[发明专利]一种跨河架设预制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1292.3 | 申请日: | 201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8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俊;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E01D10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设 预制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架设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跨河架设预制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的城市桥梁大多数采用预制的混凝土梁,即在工厂里将整根或若干根梁浇筑成形,用重型运输车运输到现场,然后用起吊设备将其跨河吊装到位。对于预制混凝土梁来说,常规的架设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支架法:在河中打设密集的临时支墩,在支墩上搭设平台,然后将预制混凝土梁从平台上顶推或牵拉过河,最后再拆除平台和支墩。
采用支架法时,在施工期间需要在水中打入很多钢管桩或桐木桩,并搭设支架。这些桩和支架阻碍了河道中的船只通行,且整个施工过程耗费时间较长,对河道的封航通常需要一周或数周的时间。同时,水中施工桩基和平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2)单台岸上吊车法:在河岸一侧停放一台起重机,通常为汽车吊或履带吊。用该吊车直接将预制混凝土梁吊起,放在河两岸的立柱上。
该方法看似最简单直接,但是其费用巨大。在吊装作业中,当起吊的预制混凝土梁重心距离吊车重心越远(即起重半径越大),则吊车的能够吊起的重量越小,因此需要更大吨位的吊车。该方法施工中,如果要将预制混凝土梁吊放到位,则起重半径需要比河道的一半宽度还要大。以跨径30米的小箱梁为例,其起重半径将达到约22~25米左右。因此,如果预制混凝土梁的重量较大,比如超过100吨,所需要的吊车也非常巨大。如果要吊150吨、跨径30米的预制混凝土梁,需要起重能力在400吨以上的履带式吊车。这样类型的吊车资源较少,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高,且租费非常昂贵。
3)浮吊施工法:利用安置在驳船上的浮式吊机(简称浮吊),在河中将放在岸边的预制混凝土梁吊起,并将其吊放到所需要的位置。
浮吊具有起重能力强的特点,但是浮吊通常体积比较庞大,对通航宽度和净空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起吊重量所需要的起重能力,浮吊往往无法开进所需要吊装的航道,且浮吊的施工费用也较高。
4)空中接力法:河的两岸各停放一台起重机,其起重能力能够满足双机起吊预制混凝土梁的要求。此外在河岸的一侧再停放第三台吨位较大的起重机,利用该起重机将预制混凝土梁吊起,并移至河上方,要求其能使预制混凝土梁的一端吊至岸边预先停放的另一台起重机的范围内。随后两台略小的起重机接住吊在空中的混凝土梁,双机共同起吊将其安放到位。
该方法需要同时投入三台起重机,且其中的一台仍然需要为大吨位的起重机。以30米小箱梁为例,最少需要300吨的履带式吊车并配合额外的配重才能完成架设,吊装的费用非常昂贵。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桥梁架设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实用、高效的桥梁架设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河架设预制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第一河岸和第二河岸分别停放第一起重机和第二起重机;使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到达所述第一河岸的岸边;2)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吊放在靠近所述第一河岸岸边的驳船上;3)使所述驳船向所述第二河岸移动;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起重机吊起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前部,并跟随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运动向所述第二河岸靠近;4)所述第二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搁在所述驳船上的后部吊起,从而由第一起重机和第二起重机共同吊着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并将其吊放到立柱上所需的位置。以步骤1)中预制混凝土梁的状态为参考,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指靠近河边的部位,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前部指预制混凝土梁上背离所述后部的另一端。
较佳的,步骤1)中,预制混凝土梁由运输车装载;所述运输车倒车向河边行驶,从而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到达所述第一河岸的岸边。
较佳的,步骤2)中,所述第一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吊起,使其脱离所述运输车的支撑;所述第一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吊放到停泊在第一河岸边河中的驳船上,随后松开吊钩;随着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向河中移动,所述运输车也同步倒车,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前部始终稳固支撑在所述运输车上。
较佳的,步骤3)中,设在第二河岸的卷扬机通过钢丝绳牵拉所述驳船,使所述驳船向第二河岸移动。
较佳的,步骤3)中,所述驳船向第二河岸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河岸上也设置有钢丝绳和卷扬机与所述驳船相连。
较佳的,步骤1)中,所述第一河岸处设有第三起重机;所述第一起重机和所述第三起重机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吊起并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后部到达所述第一河岸的岸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12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清漂船的收集臂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抗腐蚀镍基单晶高温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