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1652.X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0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侠;杨敏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36 | 分类号: | H01H5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遥控遥测、通信、广播和航天技术等领域,起控制、保护、调节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继电器包括衔铁1、铁芯2、轭铁3、线圈部件4、转轴簧片5、架体8、常开静簧片9、可动簧片10、常闭静簧片11和驱动杆12。其中,铁芯2穿过线圈部件4放入架体8内,轭铁3平行设在线圈部件4的下侧,轭铁3的一端向上弯并与铁芯2的第一端21相连、轭铁3的另一端向下弯形成弯折部32。转动簧片5铆接在轭铁3上并与轭铁3的弯折部32形成卡持部。衔铁1的卡接端101卡接在弯折部32和转轴簧片5之间(即卡持部内),衔铁1的另一端为动作端102,与铁芯2的第二端22相对,驱动杆12位于线圈部件4的上方,与线圈部件4平行设置,驱动杆12的一端设有可动簧片10,可动簧片10的两侧分别是常开静簧片9和常闭静簧片11,常开静簧片9和常闭静簧片11都设在架体8上并与可动簧片10相对设置;驱动杆12的另一端与衔铁1的动作端102相连。轭铁3的弯折部32与衔铁1相接触的面为磁极面321,磁极面321与衔铁1通过支点棱34接触;转轴簧片5压在衔铁1的卡接端101上以使得衔铁1能绕支点棱34转动。
在无励磁状态下,夹在转轴簧片5和轭铁弯折部32之间的衔铁1的卡接端101受到转轴簧片5向右的作用力,衔铁1形成一个以支点棱34为轴的杠杆,衔铁1的动作端102向左远离铁芯2,通过驱动杆12带动簧片10压向常闭静簧片11,动触点93与常闭触点92导通。在励磁状态下,铁芯2与轭铁3及衔铁1之间形成闭合的磁路,衔铁1的动作端102在铁芯2的电磁力的吸引作用下,克服弹簧的阻力绕支点棱34转动,转向铁芯2,从而通过驱动杆12带动可动簧片10朝向常开静簧片9运动,动触点93与常开触点91导通,完成触点转换。
电磁继电器的衔铁1的动作是电磁吸引力与簧片负载力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以衔铁1上铁芯2的中心线20经过的点为研究对象,作用在其上的力为F(单位:N),其中电磁吸引力为F1、簧片负载力为F2,F1和F2方向相反;簧片负载力F2是转轴簧片5和可动簧片10作用在衔铁1上的合力。衔铁1与铁芯2在铁芯2的中心线位置的空隙为δ(单位:mm)。
如图3所示的电磁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吸引力与负载特性图,纵坐标是衔铁1上铁芯2的中心线经过的点受到的力F(单位:N),横坐标为衔铁1与铁芯2在铁芯2的中心线位置的空隙δ(单位:mm),其中51是工作特性曲线,52是释放特性曲线,53是簧片负载特性曲线,正常工作状态下,必须保证簧片负载特性曲线53位于工作特性曲线51和释放特性曲线53之间。换句话说,即工作状态下需保证F1>F2,并且F1需要大于F2一定数值。释放状态时,需保证F1<F2并且F1需小于F2一定数值。电磁继电器的特性取决于工作特性曲线51和释放特性曲线52与簧片负载特性曲线53之间的关系,其中,簧片负载特性曲线53是通过人工调整转轴簧片5和可动簧片10来实现的,在通电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工作特性曲线51和释放特性曲线52的形状均与轭铁弯折部32的磁极面321有关。
现有技术电磁继电器所使用的轭铁的弯折部的形状如图4所示,磁极面321的表面上有凸点,在使用过程中,电磁继电器常发生如图5所示的工作特性曲线与负载曲线相交的现象(图中画圈的部分),造成电磁继电器的特性调整速度低,特性不合格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磁继电器特性调整速度低、电磁继电器特性不合格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
架体;
具有铁芯的线圈部件,所述线圈部件架设在所述架体上;
平行设在所述线圈部件下侧的轭铁,所述轭铁的一端向上弯曲与所述铁芯的第一端连接,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
转动簧片,所述转动簧片与所述轭铁连接并与所述轭铁的弯折部形成卡持部;
衔铁,所述衔铁包括卡持端和动作端,所述卡接端卡持在所述卡持部内,所述动作端与所述铁芯的第二端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松下控制装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16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初始过滤规则集的匹配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