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示传输间隙样式序列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1765.X | 申请日: | 201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1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柯雅珠;程翔;刘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10 | 分类号: | H04W24/10;H04W2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王黎延;迟姗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示 传输 间隙 样式 序列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传输间隙样式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中的指示传输间隙样式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从第二代的全球移动系统(GSM,Global System Mobile)系统到第三代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再到第三代的增强型全球无线接入网络(E-UTRA,Enhanced Universal Radio Access)系统,运营商的网络部署也必然依据用户的需求,存在多种制式并存的情况。目前运营商通常的无线网络功能定位为:第二代的GSM系统主要用于承载话音,第三代的WCDMA系统主要用于承载分组域业务和会话类、视频类业务,而第三代的E-UTRAN系统主要用于承载超高速的分组域业务。
因此,针对现有的网络部署,第二代的GSM系统和第三代的WCDMA系统之间的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对于第三代的E-UTRA系统的移动管理如切换到E-UTRA系统热点区域的管理等,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基于各层载频间负荷均衡的载频间切换技术也是多载频组网的网络中所必须的。
上述的这些系统间移动管理,以及各层载频间负荷均衡导致的切换过程,均需要在事先的切换准备阶段,对目标系统以及目标载频进行测量,以准确进行切换决策。
压缩模式在载频间和系统间测量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当采用压缩模式时,用户终端不需要配置双接收机就可测量非服务的载频以及其他系统的载频。当只配置了一个接收机的用户终端,从第三代WCDMA系统移动到仅有第二代GSM系统覆盖的地区时,只能够采用压缩模式进行来进行系统间的测量。同样,压缩模式也可用于用户终端进出第三代WCDMA系统的多载频覆盖区域时的载频测量。在压缩模式下,用户终端可以测量另外一个非服务载频而不丢失在服务载频上传输的任何数据。
压缩模式定义为一种传输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数据传输在时域上将被压缩而产生出一个传输间隙。用户终端的接收机可利用这段传输间隙调谐到另外一个载频上进行测量。
传输间隙由“传输间隙样式序列”来描述确定。每一套“传输间隙样式序列”由“传输间隙样式序列标识”来唯一识别,仅能够用于一种“传输间隙样式序列测量用途”,也就是“频分双工测量”/“时分双工测量”/“GSM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测量”/“GSM基站识别色码初始识别”/“GSM基站识别色码识别再次确认”/“多载频测量”/“E-UTRA测量”等各个测量的其中一种测量用途。
图1为传输间隙样式序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每一套“传输间隙样式序列”,包含两种交替的“传输间隙样式1”和“传输间隙样式2”。每种“传输间隙样式”在一个“传输间隙样式长度”内提供一个或者两个传输间隙。此外,每一套“传输间隙样式序列”还包括指示启动/停止压缩模式时间的传输间隙连接帧号(CFN,Connection Frame Number),传输间隙样式的重复次数等等。这些参数都是依据“传输间隙样式序列测量用途”来确定的。
由于每一个“传输间隙样式序列测量用途”需要一套“传输间隙样式序列”,那么在同时进行多种测量时,如同时进行“GSM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量”和“GSM基站识别色码初始识别”这两种测量,将可能会出现同时并行进行各套“传输间隙样式序列”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各套“传输间隙样式序列”互不重叠,或者,由各套“传输间隙样式序列”所描述确定的各个传输间隙不能够落在同一无线帧中。否则,用户终端无法完成所重叠的“传输间隙样式序列”相关的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17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厌氧或兼氧发酵制备的秸秆生物发酵饲料
- 下一篇:果蔬饮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