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法制备无烟气烟草添加剂的方法及产品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2119.5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2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学科;何保江;张建勋;宗永立;屈展;马骥;宋瑜冰;李鹏;李炎强;孙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4B15/18 | 分类号: | A24B15/18;A24B15/2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姜振东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法 制备 烟气 烟草 添加剂 方法 产品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混合法制备无烟气烟草添加剂的方法及产品应用,添加剂是由茶叶、可可、咖啡、烟草等原料混合在一起经过提取,浓缩等工艺流程提取而成,可应用于各类无烟气烟草制品。
背景技术
随着对卷烟消费者健康的日益关注,传统的卷烟抽吸过程中烟草燃烧、裂解和蒸馏而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危害人体的物质,非吸烟人群的被动吸烟也主要是由卷烟燃烧产生的侧流烟气造成的,吸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限制。但是,由于烟草的独特魅力,全世界吸烟人群的总数仍有上升趋势。因而,在认识吸烟有害健康的同时,研究开发既能满足烟草消费人群的需要,又能减少吸烟对公众危害的更为安全的无烟气烟草制品显得尤为必要。
中国专利已公开了多项无烟气烟草制品,如含有烟草成分的口香糖、硬质糖、口含烟草制品、口嚼式烟糖等,在这些无烟气烟草制品中,需要加入各种添加剂来调制其风味、特点,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对无烟气烟草制品中添加剂的开发研究也是有关业内关注的重点。
据了解国外有相关产品上市,但是其配方等均未公开,其成分组成也无相应披露。美国2008年无烟气烟草市场销售金额达40亿美金。因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引发了业内的研发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混合法制备无烟气烟草添加剂的方法及产品应用,通过本添加剂的制备和加入可使无烟气烟草制品种类更加丰富,口味更加宜人,能使吸食无烟气制品的人们得到等同吸食卷烟的满足感,本发明既能满足烟草消费人群的需要,又能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吸烟对环境的危害,减少非吸烟人群吸入二手烟的可能,做到吸烟无害于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混合法制备无烟气烟草添加剂的方法,是在茶叶、可可粉、咖啡粉、烟叶四种原料的混合物中加入3-6倍量的浓度50-95%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1个小时,过滤,将滤液浓缩,得到无烟气烟草添加剂。
在本发明中,各原料重量配比为茶叶10-50%,可可10-50%,咖啡10-50%,烟草10-50%。
将本添加剂加入到各类无烟气烟草制品中,能满足烟草消费人群的需要,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避免吸烟对环境的危害。
本发明所使用的可可、咖啡、茶叶均为传统、安全的食品或饮品,其口味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且这3种原料中均含有生物碱成分,生物碱有提神功效。无烟气烟草制品在国外有类似产品上市,但在国内尚未见有产品,考虑到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无烟气烟草产品在特定场合替代卷烟的消费用途,本发明采用烟叶提取物与可可、咖啡、茶叶提取物混合添加入无烟气烟草制品中,可以更好的适应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口味。并且使产品的口味更加丰厚,香味更加丰富细腻,口味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余味更舒适。
本发明在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应对世界烟草的发展趋势以及丰富国内烟草制品的种类,弥补国内在同类产品研究上的不足等方面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按重量份取茶叶25份、可可粉25份,咖啡粉25份,烟叶25份混合在一起,加入混合物重量4倍量的乙醇(浓度60%)回流提取3次,每次1个小时,过滤,将滤液浓缩,得到本发明的添加剂。
将本添加剂加入到烟草制品中,可使该制品拥有独特的茶叶、咖啡、可可混合物口味。
实施例2
按重量份取茶叶20份、可可粉20份,咖啡粉20份,烟叶40份混合在一起,加入混合物重量6倍量的乙醇(浓度90%)回流提取5次,每次1个小时,过滤,将滤液浓缩,得到本发明的添加剂。
将本添加剂加入到烟草制品中,可使该制品拥有独特的茶叶、咖啡、可可混合物口味。
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几种原料的混合提取,至于各原料的具体配比量、提取溶剂的浓度、溶剂的加入量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限定范围量均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2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