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空气干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3182.0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9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武;谭小艳;张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干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压缩空气吸附干燥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对于车辆制动系统压缩空气干燥处理的电控空气干燥器。
背景技术
在车辆压缩空气动力控制系统中,以空气压缩机作为高压气源产生压缩空气作用于工作系统以实现规定的控制动作,由于产生的压缩空气含有不能通过一般过滤装置过滤掉的水分和微小杂质,以及压缩空气在压缩过程中和通过输送管路过程中带入的油雾液滴,使得车辆的气动系统很容易被混入的杂质堵塞,压缩空气中的微小杂质、油滴和水分不仅污染气动系统管路,而且使系统的元器件产生锈蚀变质,减少气动装置的使用寿命,更为严重的是,当气动系统在寒冷条件下使用时,压缩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通道中,堵塞管路和阻滞元件动作,造成系统工作失灵,降低气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造成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在压缩空气系统中设置了空气干燥器,以除去其中包含的水分、微尘、油雾滴等杂质。一般空气干燥器具有干燥筒和干燥器主体,装有过滤网、及分子筛的干燥筒安装在干燥器主体上,干燥器主体内排水阀、调压阀装置及各气道相应连通,采用反冲再生方式解决分子筛的水汽饱和,延长空气干燥器的使用寿命。该设计在工作中,当用气量较高时,干燥器卸荷压力达不到调压阀装置的设定压力,分子筛不能反冲再生,使得分子筛的干燥功能过早失效。为此,技术人员对现有压缩空气干燥器进行改进,通过电控方式来替代调压阀调整压力,使干燥筒中的分子筛能够反冲再生,延长分子筛的使用寿命,保证气动系统能够正常可靠的工作。公开号:CN 101648106A,发明名称:智能化空气干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文件披露了一种电控空气干燥器的技术方案,该设计主要包括干燥筒总成和干燥器主体总成两大部分,其中干燥筒总成具有干燥剂、过滤器、环形通道;干燥器主体总成具有干燥器阀体、加热装置、排气装置和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具有压力读取装置、电控执行装置和ECU总控制装置。由于采用了电控执行装置、ECU总控制装置和压力读取装置三个部件替代传统的调压阀装置,避免了压缩空气系统因辅助用气或正常用气量较高而造成的分子筛反冲再生困难;其次,联结板与压盖通过螺钉将电控执行装置、ECU(电子控制单元)总控装置与干燥器阀体联结,使智能化空气干燥器结构紧凑。该技术方案在干燥空气出口处设计为两个出口,一个输出口连通气动元件,另一个输出口连通一再生储气筒,并且从再生储气筒连通再生进气口,以作为对干燥筒中的分子筛反冲再生之用;且其加热器需要单独供电,该设计虽然比传统通过回流阀装置和调压阀装置的压缩空气干燥器有进步,但是依旧未能使压缩空气干燥器作到体积小、设计简洁、工作可靠、使用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空气干燥器,它能够作到压缩空气干燥器体积小、设计简洁、工作可靠、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控空气干燥器的技术方案是:
电控空气干燥器,包括干燥筒总成和干燥器主体,干燥筒总成安装于干燥器主体上部,干燥筒内具有干燥剂,干燥剂下部具有过滤器,干燥剂周边与干燥筒之间具有环形通道;干燥器主体具有进气口、输出口,进气口下方连通排气阀,干燥器主体中央的通道经过单向阀连通输出口,单向阀后侧连通多功能电控执行装置,其中:罩壳装于干燥器主体上将整个多功能电控执行装置密封,且电源插头设置在罩壳上;电控系统由ECU总控制装置、加热器装置、压力读取装置、报警系统、多功能电控执行装置组成,加热器装置、压力读取装置、报警系统、由电磁阀组成的多功能电控执行装置与ECU总控制装置相连,利用电磁阀实现回流和调压功能;加热装置和压力读取装置直接安装在干燥器主体上;回流电磁阀连通回流通道;排气电磁阀连通进气电磁阀、排气阀以及排空口,排空口侧设置加热装置。
压力读取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敏电阻式气压传感器。
压敏电阻式气压传感器上具有四根针脚,分别为输出信号正端、负端、正极线、负极线。
报警系统具有LED报警灯,设置在罩壳上。
罩壳通过螺钉与干燥器主体连接。
加热装置具有至少一根电热棒,其额定电压24V,额定输出功率10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31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硝酸铵溶液射流搅拌用的泵送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便携式乒乓球旋转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