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监视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4594.6 | 申请日: | 200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0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吉泽直人;山田毅;殿塚芳和;小栗仁;藤本秀秋;君岛和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杨谦;胡建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监视 诊断 装置 | ||
本发明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信息如下:
申请日:2007年03月22日
申请号:200710088768.9
发明名称:综合监视诊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控上下水道设备等的综合监视诊断系统,特别涉及诊断上下水道设备等、查明故障原因、显示故障影响等的综合监视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监控系统最早应用于上下水道成套设备,以由众多设备构成的成套设备为使用对象。近年来,伴随着成套设备的高功能化,在监控系统中操作的信息量日益增大。另外,伴随着成套设备的广域管理化,设备数量也日益增加。
另一方面,人们要求对存在于生命线中的净水场、下水处理场、发电厂等成套设备有稳定的服务,这些成套设备必须具有高的可靠性。可是,当前运转着的很多成套设备,从开始运用经过长年累月的运转,设备正走向老化。并且,出现的问题是运用成套设备的熟练操作人员逐年减少,对于成套设备的相关核心技术知识的继承呈现不足。为此认为,对于由自动化、广域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多种多样化的各设备的精细水平,操作人员今后学到知识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运用监视诊断系统,是在机器发生故障时,故障显示在监视画面里、或者发出报警信号,但是多数情况下,故障原因的查明、故障的影响等都是操作人员凭经验来判断。
另外,以前也有设置诊断功能的系统,但那时几乎都是把专用的诊断单元重新编排进系统(参照特愿平2-305503号公报)。
依赖操作人员来查明故障的原因、故障的影响等情况时,存在的问题是会加大操作人员的负担,往往成为诱发人为失误的主要原因。另外,安装专用诊断单元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是,伴随对象机器的大幅变更,系统复杂化。
由于以上情况,因而要求能够抑制由于机器的时效老化而导致成套设备的可靠性降低,并可确切把握成套设备状态的成套设备的正确的自动监视及诊断。为此,由于如上所述那样随着广域化而带来的设备数量的增大和随着设备的高功能化而出现的信息量的增大,而使系统更加复杂化,从而需要向操作人员提供更易懂的监控系统的信息。
另外,还需要用以迅速且准确地分析多种大量的监视数据、检测异常的数据加工功能和将诊断结果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准确地向操作人员传达的功能。并且,期待将上述分析诊断功能及传达功能相互结合的综合监视诊断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鉴于上述事情,而提供一种综合监视诊断装置,其考虑设备的运转履历等信息,准确地分析诊断有无异常和异常内容,对于缺乏成套设备操作经验的操作人员或者以较少人数运营大范围的成套设备的操作人员提示处理(プロセス)的当前状况或今后的预测、成套设备的状态、机器的诊断信息等,从而,帮助操作人员为了安全稳定地操作设备而进行判断,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可靠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单元和诊断单元,检测单元是用于检测设备的运转状态或处理的状态,诊断单元是存储该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并根据检对测数据或存储的检测数据进行加工了的数据来诊断成套设备和处理状态。
根据本发明,考虑到设备的运转履历等的信息,准确分析诊断有无异常和异常内容,对于缺乏设备操作经验的操作人员或者以较少人数运营大范围的设备的操作人员提示处理的当前状况和今后的预测等、设备的状态、机器的诊断信息等,从而,帮助操作人员进行判断以使安全稳定地操作设备,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综合监视诊断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综合监视诊断装置上所设有的各功能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综合监视诊断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综合监视诊断装置上所设有的各功能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动作。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具体的处理,以针对下水道中的雨水排水处理的综合监视诊断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构成]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综合监视诊断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综合监视诊断系统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45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