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果树流胶病的树干涂膜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4665.2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9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列忠;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59/14 | 分类号: | A01N59/14;A01N47/18;A01N47/34;A01N55/02;A01N47/26;A01N47/14;A01N59/20;A01N37/34;A01N25/02;A01P3/00;A01N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沈伾伾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果树 流胶病 树干 涂膜剂 | ||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防治果树流胶病的树干涂膜剂。
背景技术
果树流胶病是果树上常见的一种发病周期长,危害性大,对果树的寿命及其产量影响极大的病害,如桃树流胶病、梨树流胶病和李树流胶病等。果树流胶病通常侵染树干、幼枝和嫩果,得病后树势降低,并造成大量落叶、落果,产量和果品质量严重下降。由于造成果树流胶的原因很多,果树流胶病的防治难度也极大。现有防治的技术一般为使用各种杀菌剂在一起混合,对果树进行喷施和涂抹,或是在树干上涂抹生石灰。但该方法存在不耐雨水冲刷、药效时间短以及防治谱窄等缺点,防效并不理想;频繁用药也导致成本上升,且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涂膜剂是将功能成分和高分子成膜材料通过科学配制而成,产品施用后可在植物或动物创伤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保护膜,实现创伤口与外界的隔离,从而保护了病害部位免受其它病菌的重复侵害和营造了修复病害部位的良好环境,而且膜中的功能成分可有效促进植物表皮修复的速度。涂膜剂技术起源于医药研究领域,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不需包扎及粘着力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体表创伤、皮肤疾病等药物中。另外,涂膜剂技术在农产品保鲜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但是,该技术被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药剂的开发仍少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果树流胶病防治难度高、防治药剂少、防治效果差、对环境污染大、防治成本高和持效期短等缺陷,利用涂膜剂技术,提出一种应用方便、药效高、污染小、持效期长、防治成本低,符合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的树干涂膜剂产品。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防治果树流胶病的树干涂膜剂,该涂膜剂的组分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高分子成膜材料 5.0%~50.0%、
杀菌剂 0.1%~10.0%、
硼砂 0.0%~5.0%、
成塑剂 5.0%~10.0%、
乳化剂 0.1%~2.0%、
溶剂 补足至100%。
所述涂膜剂的优化组分与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高分子成膜材料 50.0%、
杀菌剂 0.1%、
硼砂 5.0%、
成塑剂 10.0%、
乳化剂 0.2%、
溶剂 补足至100%。
所述的高分子成膜材料为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卵磷酯、尿醛树酯及聚羟基丙酸中的一种或任选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杀菌剂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退菌特、代森锰锌、硫酸铜及百菌清中的一种或任选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成塑剂为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剂为茶皂素、无患子皂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盐及木质素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任选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溶剂为乙醇或甲醇加水的混合物。
树干涂膜剂的应用是:先将病斑处的流胶刮净,然后将患处涂满药剂即成。
所述的一种防治果树流胶病的树干涂膜剂产品可用于桃树流胶病、梨树流胶病和李树流胶病等果树流胶病的防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是提高防治效果:涂膜剂产品可在果树流胶创口快速形成稳定的保护膜,实现了创伤口与外界的隔离,保护了病害部位免受其它病菌的重复侵害,营造了修复病害部位的良好环境,膜中的功能成分可有效促进植物表皮修复的速度,因此,涂膜剂产品对果树流胶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喷施杀菌剂的方法(见表1、2、3);
二是减少了防治成本、提高了果农效益:涂膜剂具有耐雨水冲刷的特点,一次施药之后,其保护期至少在半个月以上,尤其在果树流胶病高发的多雨季节,更能减少施药的次数和施药量,从而降低了防治成本;同时,涂膜剂的应用可有效延长果树的寿命和生产期,从而提高了果农的效益;
三是减少环境污染:涂膜剂的施用是针对果树流胶创口的,因此相对于传统防治方法的大面积喷施,其施药量和对果树的影响均大为减少,进而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内容所限制。
实施例中所有原材料均为市售商品。
实施例1:(产品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4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模转换器、固态摄像器件以及相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报警的钢丝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