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软启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4692.X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银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超 |
主分类号: | H02P1/16 | 分类号: | H02P1/16;H02K5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000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启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永磁材料制作的电机软启动器。
技术背景
在电机软启动器中,普遍采用的方式为使用电子元件控制电机电压、电流的方式。但电子元件使用寿命短,通常为5-8年,且容易产生谐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软启动器,其应用永磁耦合技术,无须使用任何电子元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无须维护、使用寿命长(可达20年),且可减少原系统振动50~85%。
该永磁软启动器,包括主要由驱动联轴器1、驱动转子圆盘2、永磁铁3组成的驱动部分和由被驱动转子圆盘7、感应铜环4、导磁钢环5、被驱动联轴器6组成的被驱动转子;感应铜环4和导磁钢环5成圆桶形固定在被驱动转子圆盘7周边,和驱动转子圆盘同轴的被驱动转子圆盘7与被驱动联轴器6在周向成传力连接,驱动转子圆盘2的内周分布有与感应铜环4在径向相对的永磁铁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时,(与电机输出轴或其他驱动主轴连接的)驱动转子圆盘旋转时,由于永磁耦合作用,在被驱动转子圆盘上产生扭矩,使被驱动转子圆盘旋转,进而驱动(与负载相连的)被驱动联轴器旋转,这样就实现了从电机到负载的扭矩传递。由于驱动转子与被驱动转子之间没有机械连接,可减少原系统振动50~85%,实现平滑起动,减少电流冲击,也可避免机械故障或阻塞造成电机过热而烧毁。本发明应用永磁耦合技术,不使用任何电子元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无须维护、使用寿命长(可达20年)。
对于上述的永磁软启动器,永磁铁3的内周面之间具有深度为2~30mm、轴线与被驱动主轴轴线成夹角β=0°~30°的冷却槽。冷却槽有效地解决了感应铜环因感应电流产生的热量而导致永磁铁失效的难题。
对于上述的永磁软启动器,驱动转子圆盘2上的永磁铁3与驱动转子圆盘2的轴线成0~30°夹角。
对于上述的任一永磁软启动器,所述的驱动转子圆盘2上开有驱动转子导流气孔9,永磁铁3与感应铜环4之间的间隙和驱动转子导流气孔9相对;在驱动转子导流气孔9附近的驱动转子圆盘2端面上设置有冷却风扇(风叶)8;驱动转子圆盘2转动时,冷却风扇8产生的风经驱动转子导流气孔9吹向永磁铁3与感应铜环4之间的间隙。通过冷却风扇8和驱动转子导流气孔9,产生并使得冷却风对永磁铁3与感应铜环4进行散热。最好冷却风扇8与驱动转子圆盘2端面之间有夹角a=15°~60°,以产生更大的风量。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与前述永磁软启动器属于同一构思的永磁软启动器,它包括主要由驱动联轴器1、驱动转子圆盘2、感应铜环4、导磁钢环5组成的驱动部分和由被驱动转子圆盘7、永磁铁3、被驱动联轴器6组成的被驱动转子;导磁钢环5成圆桶形固定在驱动转子圆盘2的内周,感应铜环4设置在导磁钢环5的内周;和驱动转子圆盘同轴的被驱动转子圆盘7与被驱动联轴器6在周向成传力连接,被驱动转子圆盘7的外周分布有与感应铜环4在径向相对的永磁铁3。
该永磁软启动器与前述的永磁软启动器的区别在于:该永磁软启动器是将前述的永磁软启动器中的永磁铁3和感应铜环4、导磁钢环5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换而得到的。也就是说,该永磁软启动器中,永磁铁3安装在被驱动转子圆盘7上;感应铜环4、导磁钢环5安装在驱动转子圆盘2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永磁软启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驱动转子圆盘及永磁体的左视图;
图3是风叶与驱动转子导流气孔截面图(图1中的A-A剖视放大图);
图4是被驱动转子圆盘等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风叶主视图;
图6是风叶俯视图;
图7是冷却槽与永磁铁截面图(图1中的B-B剖视放大图);
图8是图6的C向视图。
图9是图2中的D-D剖视旋转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永磁软启动器,其包括有驱动转子和被驱动转子。驱动转子主要部件有:驱动联轴器1、驱动转子圆盘2、永磁铁3、冷却风扇8。被驱动转子主要部件有:被驱动转子圆盘7、感应铜环4、导磁钢环5、被驱动联轴器6。被驱动转子圆盘7与被驱动联轴器6固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银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超,未经江苏银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46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失真器的有效阶估计器
- 下一篇:一种主动能量解耦的光伏并网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