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5383.4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8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向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湘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4 | 分类号: | F16K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0001]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实用于涉及流体自动控制领域的止回阀。
二、背景技术:
止回阀又称单向阀或逆止阀,其作用是防止管路中的介质倒流。目前,止回阀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和蝶式止回阀三种。升降式止回阀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旋启式止回阀分为单瓣式、双瓣式和多瓣式三种。止回阀现已广泛用于高水位容器或其他须防逆流的设备中,止回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设备的性能和品质。上述几种止回阀由于在机构设计上的不足和正向压力损耗较大,导致正面流量因止回阻力而变小。或因机械磨损运动导致使用寿命短和止回效果不理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任务在于对上述实际问题提供一款止回阀门,止回过程中不必借助弹簧和机械外力就能达到理想的止回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采取的解决方案是:该止回阀它包括外部件和内部结构件组成,外部件包括阀体、阀盖和相应管接件组成,阀体和阀盖采用螺纹或螺丝连接。内部结构包括:止回柱、止回膜片和密封圈。止回膜片中心开有定位孔,止回柱压入止回膜片中心定位孔后,固定在止回柱上,在止回柱上沿止回膜片的周边开有一个或多个增压孔,将带止回膜片的止回柱装入外部件的腔体内。本装置在止回过程中不必借助弹簧或机械外力,能达到理想的止回效果。该装置外观件为金属、塑料或其他用于阀体的材料。
在向高水位容器输供流体过程中,由于高水位处设备流体相对低水位处安装的阀门存在回流压力。本发明就是将回流压力转移并最终作用在止回膜片上,封住阀口或管件来实现止回,止回过程中不必借助弹簧或机械外力,只需通过该阀门的内部结构将流体回流压力有效的作用在止回膜片上,从而达到理想的止回效果。
该止回阀门充分利用流体的自身的落差压力来达到止回效果,脱离了传统的利用弹簧止回或依靠机械外力的止回方法,有效的避免这些配件容易疲劳及水垢等杂质影响止回的效果。该止回阀正面无压力损耗,止回效果安全可靠。
当该阀门内部结构受到较大杂质和污垢干扰时,无需拆下整个止回阀,只需将阀盖打开,取出内部止回柱和膜片清洗干净,再正常放入即可。避免了其他类型止回阀无法在管件上直接清洗杂质和污垢的弊端。本止回阀体积小,阀体阀盖可拆卸,实用性强,安装维修方便。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止回阀外观图。
图2是阀盖装配图。
图3是止回柱外观图。
图4是止回膜片外观图。
图5是止回柱膜片组装图。
图6是止回阀阀盖外观图。
图1是止回阀外观图,它包括阀体和阀盖。图2是阀盖装配示意图。图4中②为膜片定位孔,图3中①为止回柱增压孔,③为止回柱定位柱。
止回阀参见图1;包括外部件:外部件由阀体、阀盖和相应管接件组成。 内部结构件参见图2;包括:止回柱、膜片等。止回柱见图3;止回柱由POM(聚甲醛)塑料注塑加工而成,止回柱起到固定、定位止回膜片及调节止回阀开启高度的作用。止回膜片见图4;止回膜片中心开有定位孔②,止回柱定位柱③压入止回膜片中心定位孔②内将其固定。在止回柱沿止回膜片周边开有一个或多个增压孔①。当流体通过时能调节反向压力,流体因落差回流时只能通过小孔流入到止回膜片上而不能流出。止回膜片在回流流体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封闭住回流阀口,达到止回的目的。止回膜片和止回柱组装件,见图5;将带有止回膜片的止回柱组装件放入阀体腔内。止回阀阀盖图6;阀盖的作用是防止系统内流体物质泄出。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流体从系统的正方向流经止回装置直接顶开止回膜片,由于没有弹簧或机械外力的影响不产生任何止回阻力。当流体由于落差回流时,通过外部件与止回膜片的配合,流体只能通过止回柱上中的增压孔作用到止回膜片的上面,产生反向调节压力压住止回膜片,密封住回流阀口,实现止回的目的。
本实施例结构简洁,可与多种现有的电磁、电机等阀体配合使用,也可在管路上单独配合管路使用,具有广泛的适配性,因此,在流体自动控制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湘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湘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5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