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饲草玉米的杂交制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5719.7 | 申请日: | 201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3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树峰;唐祈林;荣廷昭;潘光堂;兰海;高世斌;张明强;郑名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饲草 玉米 杂交 制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中的一种饲草玉米的杂交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饲料、饲草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饲料、饲草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快速发展的畜牧业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依赖于高耗粮和收获籽粒后的秸杆,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难以满足南方大力发展畜牧业所带来的饲料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且无疑还将加重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事实上,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承受的压力,已不再是食用口粮的短缺,而是转化为长期以来人畜共粮导致的肉、蛋、奶饲料粮的严重不足。近年来,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南方各省、市(区)在稳定生猪的基础上,已开始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伊利”、“蒙牛”、“新希望”、“张飞牛肉”等龙头企业为扩大奶业或肉制品生产已先后进驻如四川眉山、邛崃、阆中等南方市县,进一步加剧了快速发展我国南方饲草产业的紧迫性。
在我国西南如云、贵、川、渝、桂大部及湘西和鄂西等地区,土地大多分布在气候、土壤和交通条件较差的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95%)以及江河沿岸的河滩,开发复垦难度大、投资多、利用难;加上很多地方阴雨寡照,不利于以收获籽粒为主农的作物生长;并且以作物生产为主的农业系统加重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态日趋脆弱。该地区所具有的“阴雨寡照、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无霜期长、热能相对丰富”等生态条件,很适合发展以营养体生产为主的优质饲草。因此,在我国西南可以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该地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的生态优势,将该区种植业结构由传统的“粮食-经济”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草”三元结构,把发展饲草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将其中一部分中低产田、地改为种草或草粮轮作,大力发展畜牧业。这样既可保护环境、改善土壤肥力,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把牧草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作物,形成种草养畜和商品草生产共存的发展态势,不仅改变了农区以粮养畜结构,而且还能减轻牧区天然草场的压力,将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到“食品安全”的水平,达到农区、牧区双赢效果。
高产、优质牧草的选育是发展高效畜牧业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我国饲草业中大量使用的品种,如冬季的黑麦草,夏季的苜蓿和大刍草(墨西哥饲用玉米)等在相当程度上仍依赖从国外引进,而我国自身的饲草育种水平还很低,育成的品种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是直接驯化的野生种,产品质量不高,农艺生产性状不理想,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不足,育种方法落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基于上述背景分析,我们认为要推进我国西南种草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品种问题,就必须从创新育种材料、提升育种技术水平入手,加快优质、高产、多抗优良饲草新品种选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饲草玉米的杂交制种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饲草玉米的杂交制种方法,以大刍草(Zea mays ssp.mexicana)为父本,以玉米三交种为母本,人工杂交,得到大刍草和玉米三交种的杂交种子。
所述人工杂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播种父本和母本;
2)对母本进行去雄,得到去雄母本;
3)将步骤2)获得的去雄母本从苞叶的高于穗轴顶端且距离穗轴顶端(0.5-1)cm处、垂直与穗轴的方向切割,将远离穗轴的苞叶和花丝切除;
4)采集所述父本的花粉,并授予步骤3)获得的母本,授粉后得到大刍草和玉米三交种的杂交种子。
所述步骤3)中的剪切在所述步骤4)中的授粉前的(1-3)小时进行。
所述步骤1)中,播种父本的时期比播种母本的时期早(8-10)天,具体为8天、9天或10天。
步骤1)中所述父本和所述母本的播种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具体为每亩4000株、4167株或4500株,株距为(0.3-0.5)米,具体为0.3米、0.4米或0.5米,行距为(0.5-1)米,具体为0.5米、0.8米或1米。
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去雄前,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母本具10-11片展开叶且株高为150-160cm时,向所述母本喷施激素;
所述步骤3)中,所述去雄的时期为在所述喷施激素后和在所述母本的雄花散粉前。
所述步骤2)中,所述激素为“稀施美”,所述喷施的方式为每亩喷施(35-45)ml“稀施美”,具体为每亩喷施35ml、40ml或45ml“稀施美”。
所述步骤3)中的剪切在所述步骤4)中的授粉前的1小时、2小时或3小时进行;所述剪切的位置距离穗轴顶端0.5cm、0.8cm或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57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