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带轮与轴承装配的结构、方法及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6288.6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1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花正明;荣兆明;许秋海;顾锡强;陈链;缪明;陈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永凯达齿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6 | 分类号: | F16C35/06;F16H55/36;B21J15/4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15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带轮 轴承 装配 结构 方法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带传动部件领域,尤其是皮带轮与轴承装配的结构、方法及夹具。
背景技术
皮带传动系统广泛使用于电动机、发动机与离合器等机械动力设备中。钢制皮带轮内孔与轴承外圈小过盈配合,为了防止轴承在带轮内孔中的轴向窜动,如图1所示,目前通用的装配方式是在皮带轮1的内孔孔壁机加工两道挡圈槽,装配时首先将其中一个挡圈3安装入皮带轮1的挡圈槽,再使用专用工装夹具将轴承2过盈压入皮带轮1内孔中,最后将另一个挡圈3安装入皮带轮1的另一个挡圈槽。这种装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一、在钢制带轮中内孔机加工两道挡圈槽需要很高的加工精度要求,因此皮带轮加工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大;二、皮带轮的宽度要考虑两侧挡圈槽的宽度与距离轮侧面的强度要求,因此要大于轴承的厚度,不能满足小安装空间的要求,而且皮带轮材料浪费较大;三、装配阶段零件多,工序复杂,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快速生产的需要;四、在加工挡圈槽时,槽宽公差及刀具的磨损误差使轴承轴向定位误差大,降低了装配后成品的可靠性及精度;五、在皮带轮内孔中加装挡圈时,容易划伤皮带轮的内孔及损坏轴承的密封圈,造成零件报废,良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皮带轮与轴承的装配中存在着加工装配复杂、成本高、效率低、不能满足批量快速生产需要等缺点,提供一种皮带轮与轴承装配的结构、方法及夹具,结构合理,成本低、装配高效,同时大大提高成品的精度与可靠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皮带轮与轴承装配的结构,轴承外圈外周与皮带轮的内孔过盈配合,所述皮带轮的内孔圆周的两侧端面分布铆接结构,所述铆接结构处皮带轮材料部分压挤入轴承外圈外周的倒圆部位。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的铆接结构为3~12个放射对称的铆点;
所述的铆接结构优选为6个放射对称的铆点;
所述的铆接结构为分布于整个皮带轮的内孔圆周端面的铆合圈。
制造上述装配结构的皮带轮与轴承装配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轴承外圈与皮带轮内孔过盈配合装配;
第二步:挤压皮带轮内孔圆周的两侧端面材料,形成铆接结构,对轴承进行轴向限位。
制造上述装配结构的皮带轮与轴承装配的夹具,由上模与下模组成,上压铆头固定在上模底板中央,上卸料板套装在上压铆头外周并通过卸料板螺栓与上模底板连接,在上卸料板与上模底板之间设置有上模限位块与上卸料弹性体;下压铆头固定在下模底板中央,下卸料板套装在下压铆头外周并通过卸料板螺栓与下模底板连接,在下卸料板与下模底板之间设置有下卸料弹性体与下模限位块;下压铆头中部通孔中固定中心导向轴,上压铆头中部设置有导向孔。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导向轴的直径略小于轴承的内圈孔径,与轴承内圈与上压铆头导向孔间隙配合;
所述上压铆头与下压铆头的直径尺寸为轴承外圈轴径的103%~115%。
本发明的皮带轮与轴承的装配结构与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常规的钢制皮带轮的加工装配方式,使皮带轮的原材料的损耗降到了最低,零件加工工艺、组件的装配工艺更加简单,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成品质量及精度更加可靠,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本发明采用皮带轮与轴承的装配夹具,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将皮带轮的轴承压装工艺与双面压铆工艺同步完成,两端压铆点可以有效地防止轴承在带轮内孔中的轴向窜动,大大节省生产时间,提高装配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通过调整上下限位块厚度尺寸,可以使轴承在皮带轮内孔中精确轴向定位,以及控制压铆点的压铆深度与质量;通过调整压铆头凸起的形状与分布,可以获得不同的压铆效果与强度;通过改变中心导向轴的直径、压铆头的直径,可以适应各种规格的钢制皮带轮与不同内径及外径轴承的装配与压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皮带轮与轴承的装配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皮带轮与轴承的装配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皮带轮与轴承的装配夹具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的皮带轮与轴承的装配夹具的主视图,起始工作状态;
图7为本发明的皮带轮与轴承的装配夹具的剖视图,装配工作状态;
图8同图7,压铆工作状态;
图9为图5中压铆头的截面图;
图10同图9,为压铆头第二种具体实施例;
图11同图9,为压铆头第三种具体实施例;
图12同图9,为压铆头第四种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永凯达齿轮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永凯达齿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62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压胶管阀
- 下一篇:带有配重体的球拍拍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