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的制作设备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6617.7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2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柏松明;焦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松明;焦志强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G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4506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螺纹 连接 套筒 制作 设备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的制作设备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钢混结构的建筑物中的钢筋需要接长,传统的工艺采用焊接法。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及抗震级别,建设部于2004年发布通告建筑物中的钢筋接长一律废除焊接法,全部采用螺纹连接。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的技术和市场随即普及开来。
全国的楼房、桥梁、轨道、堤坝及凡是涉及钢混结构建筑物中的钢筋接长所需的连接套筒的需求量数以几十亿计,市场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全国生产钢筋连接套筒的企业也数以几千计目前还有增加的趋势。
国外在钢筋连接上的技术应用早于我国,国外建筑物的配筋早已发展到工厂化生产,我国目前还达不到这一水平。我国的钢筋的连接规范与国际上目前有差异,国外的设备不适合国内的生产,所以目前国内的企业没有引进进口设备。
国内钢筋连接套筒的需求量如此巨大,所用的规格也已经规范化,应该是标准化的通用零件。但是国内的生产工艺还很落后,目前没有行业标准和部颁标准,只有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应归属于紧固件的范畴,直螺纹紧固件螺纹的牙型角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是60度,这个角度是根据连接强度制定的。可是国内的企业基于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考虑自行制定的牙型角五花八门,有60度的、有65度的、有70度的还有75度的,不统一不规范。
出现上述局面是由于市场竞争和工艺落后造成的,目前数以千计的生产企业都只在价格上竞争在工艺上均没有突破。螺纹加工的效率在整个机械加工的工艺链上属于瓶颈,在提高加工效率上目前国际上也没有太大的突破,拿60度和75度的牙型角比较75度的牙型角的加工余量要小于60度的牙型角,75度牙型角的套筒加工时间要少于60度的牙型角,但是在强度上比60度的强度要低的多。因为工艺落后企业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只能在加工上做文章。
传统攻丝设备的切削进给一般采用齿轮和齿条传动,其攻丝是用丝锥对工件的内螺纹加工一次完成,这样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工件的加工,由于一次攻削加工余量大对丝锥磨损较严重,由于切削时销的积瘤大,增大切削阻尼容易折断丝锥或是损坏螺纹影响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的制作设备及制作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的制作设备,包括:
切断装置,通过设置的高速旋转的刀盘将材料切断,并将切断后的材料工件输送到下一工位,所述制作设备采用圆盘式结构,其圆盘式结构的制作设备包括:切削装置、装卡装置及攻丝装置,其中
切削装置,将接收到的工件依次通过切削外圆工位、切削内角工位及切削外角工位自动完成工件的切削;
装卡装置,所述装卡装置上设置有气缸、装在轨道上的阀体及卡块,所述阀体通过气缸的推动使其卡快卡住工件;
攻丝装置,设置在装卡装置的下部,并与装卡装置相连接;用于对完成切削并由装卡装置卡住的工件进行攻丝,其攻丝过程中的切削进给采用垂直式气压驱动结构,并且在攻丝装置的下部安装有丝锥;
所述丝锥的中心部设置有一中心轴,并且在中心轴上设置一中心盲孔,丝锥的切削刃部沿轴向方向上设置有3-4个小孔,所述小孔分别与所述中心盲孔相通;所述丝锥还包括一供水装置,该供水装置与所述中心孔对接。
钢筋直螺纹连接套筒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包括:
切断原材料;
依次切削原材料工件的外圆、内角及工件的外角;
对工件进行攻丝。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不同的切削工位,实现不同的切削而且在切削过程中实现了自动换刀的功能;由于攻丝过程中丝锥直径的不同,依次对工件切削减小了加工余量提高了切削速度同时也减小了对丝锥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材料切断装置结构图;
图3a是本发明切削外圆工位装置结构图;
图3b是本发明切削内角工位装置俯视结构图;
图3c是本发明切削外角工位装置结构图;
图4是快速装卡装置结构图;
图5是攻丝装置结构图;
图5a是丝锥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设备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松明;焦志强,未经柏松明;焦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6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药药膏组合物
- 下一篇:掺铒氟化钆锂晶体及其生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