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储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7033.1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2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伟;唐西胜;李宁宁;周龙;齐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15/00 | 分类号: | H02J15/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系统 | ||
1.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储能系统包括蓄电池组(10)、静态开关控制回路(20)、超级电容器组(30)和负载(40);蓄电池组(10)的正极(10a)与静态开关控制回路(20)的端口(201a)连接;静态开关控制回路(20)的另一端口(203b)与超级电容器组(30)的正极(30a)连接;蓄电池组(10)的负极(10b)与超级电容器组(30)的负极(30b)连接;超级电容器组(30)与负载(40)连接;蓄电池组(10)和静态开关控制回路(20)串联后,接到直流母线上;超级电容器组(30)直接接到直流母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开关控制回路(20)由限流电阻R与接触器常闭触点J的并联支路(201)、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02)和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03)组成;限流电阻R与接触器常闭触点J并联组成的并联支路(201)的第一端口(201a)与蓄电池组(10)的正极端(10a)连接,限流电阻R与接触器常闭触点J的并联支路(201)的第二端口(201b)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02)的源极(202a)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02)的漏极(202b)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03)的漏极(203a)连接,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03)的源极(203b)与超级电容器组(30)的正极(30a)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开关控制回路(20)中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由GTR、IGCT或GTO替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时,先对超级电容器组(30)充电,当超级电容器组(30)两端电压升至设定值时,控制静态开关控制回路(20),使静态开关导通;放电时,超级电容器组(30)先放电,当超级电容器组(30)两端电压降至设定值时,控制静态开关控制回路(20),使静态开关导通,蓄电池组(10)对超级电容器组(30)充电,同时向负载(40)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组(10)为由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或燃料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级电容器组(30)由单体超级电容器串联或并联组成,所述的超级电容器组(30)包括采用双电层超级电容器或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组成的超级电容器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70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形自动感应LED灯
- 下一篇:电力变压器绕组干燥罐用内循环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