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式切替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7624.9 | 申请日: | 201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阙伯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力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24 | 分类号: | H01H3/24;H01H9/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式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领域内使用的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式切替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大功率开关电源都必须解决逆变、整流过程中功率器件因损耗而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发的冷却问题,以确保功率器件工作在允许的温度环境。在各种机械设备中使用时,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散热,将严重影响大功率电源开关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大机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对大功率电源开关外壳进行冷却多数是采用通风的方式进行冷却,包括自然风冷和强迫风冷:
1)、自然风冷:把功率器件的热量传递到铜或铝散热器上,利用空气的对流自然散热。其缺点是要求与空气接触的散热器表面积必须很大,而且要求工作环境温度不能太高。
2)、强迫风冷:目前最常用冷却技术。在开关顶部设置大风扇,利用风扇将空气吸入或排出,以便带走功率器件在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应用噪音大,体积也大,当工作环境含有腐蚀的气体时,容易对器件造成腐蚀,存在设备维护费用大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等较难克服的缺陷,且绝缘性能差,容易造成漏电事故的发生。
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开关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结构不够紧凑,很难实现利用一个手闸控制两个开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开关电源散热性能不好,结构复杂不紧凑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动式切替开关,其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绝缘性能好,能防止漏电,且散热效果好,制作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动式切替开关,包括基板、尾座、电木板、气缸和气缸轴,所述基板上方设置有尾座,气缸底端斜向放置于尾座中,并与尾座活动连接,在气缸的顶端伸出有气缸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动架、Y接头、固定板、旋转板、中铜板和定铜板,在电木板上设有若干组铜板,每组铜板包括2排平行的铜板,每排铜板包含有中间的中铜板和两边的定铜板,且中铜板和两边的定铜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中铜板和两边的定铜板穿过电木板,在电木板的下部,中间中铜板的两侧固定设置有可转动的旋转板,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另外两个定铜板能够插入两个旋转板顶部之间的缺口,所述气缸轴通过Y接头与摆动架底侧相连接,在摆动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伸入两个旋转板底部之间的缺口并与两个旋转板固定连接。
前述的一种气动式切替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旋转板的外侧设置有铜板,在铜板的外侧设置有能够通入水流的冷却板。
前述的一种气动式切替开关,其特征在于:在电木板的上部,中铜板的两侧设有起固定作用的L板。
前述的一种气动式切替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旋转板的两端每端分别穿过螺栓,在螺栓上设置有压簧,压簧采用锁紧螺母将其压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可在电木板上依次设置多个开关,其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同时通过一个气缸一次可控制一组开关的闭合,使用方便,制作和运行成本较低。
2、本发明通过向冷却板内加冷水,利用冷水的循环作用来降低开关的温度,使用方便,不浪费能源,冷却成本低,同时在开关处于分离状态时,利用冷水冷却,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本发明多采用绝缘设计,能够防止漏电。
3、本发明旋转板中间位置与中铜板活动连接,旋转板在气缸的带动下可以进行左右转动,旋转板能够处于三个位置,可以与左侧的定铜板接触导通,也可以右侧的定铜板连接触导通,这样在使用上方式更为多样化,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气动式切替开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气动式切替开关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气动式切替开关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以4刀式气动切替开关为例,如图所示,包括摆动架1、Y接头2、尾座3、固定板4、铜板5、电木板6、旋转板7、L板8、气缸轴9、尾轴10、冷却板11、基板12、定铜板13、中铜板14、定铜板15、气缸16。在基板12的上面设置有两个尾座3,尾座3由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端的三角板组成,两个的三角板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在两个三角板上开设有对称的通孔,气缸16的底端通过尾轴10与尾座3活动连接,这样每个尾座3就和一个气缸16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力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五力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76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光片电磁屏蔽膜层引出电极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液压弹簧操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