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胃造口术给养设备以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8442.3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A·菲茨格拉尔德;P·J·达里;C·戴甘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胃造口术 给养 设备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胃肠道给养,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胃造口术给养的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胃造口术涉及通过手术产生穿过患者的腹壁到胃中的开口(胃造口术道)。有时称为皮肤调平装置或“SLD”的装置用于使该开口排直,以用于直接输送营养物到胃中。SLD典型地包括:构造成定位在胃内的内支架(internal bolster);构造成定位在患者体外的皮肤上的外支架;和连接两个支架并使胃造口术道排直的管状轴。传统设计的SLD具有与患者的胃造口术道的长度大体对应的轴长度。在给养时期期间,给养管附装到SLD的外支架,以用于输送营养物到胃。单向阀防止胃内容物泄漏或者逆流。
为了选择用于患者的SLD,在产生胃造口术道之后,使用测量装置来确定胃造口术道长度,并且选择具有相对应的SLD轴长度的SLD。
传统的SLD的关键缺点在于,如果胃造口术道的长度改变,则需要更换SLD。例如,如果使用SLD的患者的体重增加,则胃造口术道的长度将增大,并且需要具有更长的轴长度的SLD。不解决该问题可能导致埋入缓冲器综合症(BBS),从而导致胃粘膜在内支架上过度生长,并且/或者内支架被向下压到胃壁中。由于BBS所产生的并发症可以包括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甚至死亡。相反地,如果患者的体重减轻,胃造口术道长度将减小,并且需要更短的SLD以防止胃内容物泄漏。
在另一个实例中,胃造口术成形通常引起炎症和肿胀。在胃造口术成形时安装的SLD将随着炎症和肿胀消退以及胃造口术长度减小而松弛。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采用“递增垫片(step-up shim)”(例如,美国专利No.6,231,549)以有效地减小SLD轴长度,但是该技术仅能使用一次,是单阀调节,并且需要手动干预。另外,垫片在上述的体重增加的情况中不能工作。其它的手动调节方法包括使用可手动调节的弹簧夹(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6/0052752)或者完全地更换SLD。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SLD,该SLD避免与传统的SLD相关联的问题和不便之处。
发明内容
一般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经由形成在患者体内的胃造口术道向患者提供胃肠道营养物的胃造口术给养设备。该设备包括管,所述管限定具有轴线的给养管腔,所述管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该管适于定位在胃造口术道中以用于向患者输送胃肠道营养物。该设备还包括:内支架,所述内支架连接到管的第一端部或者连接在管的第一端部附近,并且适于定位在患者的胃内;和外支架,所述外支架连接到管的第二端部或者连接在管的第二端部附近,并且适于布置在患者体外。当内支架抵靠胃壁定位时,力产生装置可操作来相对于管施加沿着轴向的力。由力产生装置所施加的轴向力保持内支架与胃壁压力接触。在不手动调节或更换设备的情况下,力产生装置沿着轴向的长度响应于胃造口术道长度的变化而自动地改变,以维持内支架和胃壁之间的压力接触。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将胃造口术给养设备固定到患者的胃造口术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胃造口术给养设备,所述胃造口术给养设备包括通过管连接的内支架和外支架。管限定具有轴线的给养管腔。所提供的设备还包括力产生装置,所述力产生装置可相对于管沿着轴向伸长和收缩。该方法还包括将内支架患者的胃造口术道通过插入,以便使内支架处于患者的胃内,管处于胃造口术道内,并且力产生装置施加力,所述力趋向于保持内支架与胃壁压力接触。力产生装置沿着轴向的长度响应于胃造口术道长度的变化而自动地改变,由此在不手动调节胃造口术给养设备的情况下维持压力接触。
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在以下部分地指出,并且部分地是清楚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患者的胃造口术道中的本发明的皮肤调平装置(SLD)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SLD的俯视透视图;
图3是图2的SLD的仰视透视图;
图4是图2的SLD的正视图,部分被去除以示出细节;
图5是图2的SLD的侧视图;
图6是图2的SLD的俯视图;
图7是图2的SLD的仰视图;以及
图8是在腹壁厚度减小之后的图1的SLD的正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未经泰科保健集团有限合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8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