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柱临时钢护筒起拔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9068.9 | 申请日: | 201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1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枫;李小平;邹洪宝;马栋;吴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临时 钢护筒起拔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盖挖逆作中间桩柱中一种对钢护筒周转重复利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盖挖逆作施工中,中间钢管柱的精确定位是保证整个主体结构协调受力的根本。目前超深、超大规模的基坑陆续出现,增加了中间桩柱施工的复杂程度。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中间桩柱施工中间设多排中间立柱,它即是盖挖逆作期间的临时支柱,又是车站结构的重要承载传力结构。中间立柱采用1000mm钢管柱。为了中间柱定位精确,将钢护筒和桩基钢筋笼连接成一体。在钢护筒内人工进行桩头凿除、安装定位器。中间柱安装完成后,将上节钢护筒进行起拔回收再利用。在同类盖挖逆作基坑施工中,钢护筒起拔从来没有成功过,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钢护筒起拔不利的各种影响因素,经过多次研究,采取了如下的各种解决方法。
1、对钢护筒分节重新设计
钢护筒外径2050mm、壁厚16mm、用Q235钢板卷制而成。分节吊装,上节护筒标准长度为31.35m。下节护筒为4.5m。下节长度为4.5m,不顶拔,下节与钢筋笼顶部在地面焊为一体,上、中节长度根据桩长调整。中节钢护筒不回收和中节回收内外法兰设计不同。
2、对成孔进行2次超声波检测,第一次在30m时,能及时发现成孔是否达到要求,可以及时修正。第二次在终孔时。检测垂直度小于1/300。
3、完善了起拔装置,起拔设备分为动力系统、操作系统和执行系统。
4、优化了中间柱浇筑方案
(1)第一步浇筑柱内下Ф258导管,浇筑高度为2.5m的C50自密实混凝土;
(2)第二步在柱外采用柱外下Ф108(内径80)导管浇筑C50自密实砼2.5m高;
(3)在完成柱内、柱外2.5m混凝土浇筑后,开始柱内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停歇20~30min(防止柱外混凝土超灌过多)。然后每步混凝土浇注高度控制在5m±。
这种浇筑方案可以保证柱外混凝土不裹死钢护筒内法兰,使钢护筒上中节连接螺栓顺利解开。
5、针对反力过于集中的缺点,首先将孔口周围2m范围内先垫石子,然后将2块2cm厚钢板放在起拔装置平台下面,保证4个千斤顶均匀受力。
6、用20t汽车吊将起拔设备吊放安装到位。在孔口执行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动力系统、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用4个200t千斤顶对称安置,同时操作,将钢护筒顶出地面4~5m后,钢护筒受力小到吊车可直接拔出时,拆除顶拔设备,用300t吊车将护筒拔出。
附图说明
图1只回收上节护筒连接示意图;
图2回收上中节护筒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钢护筒起拔的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孔口周围2m范围内先垫石子→2块2cm厚钢板放在起拔装置平台下面→起拔设备安装→安装调试动力系统、操作系统→4个200t千斤顶对称安置,同时操作→300t吊车就位→拆卸起拔设备→起拔钢护筒→下放钢护筒
2、工序操作要求
(1)保证成孔垂直度;
(2)严格按照方案进行钢管柱浇筑;
(3)在钢管柱定位器安装完成后,进行钢护筒内法兰的解开;
(4)顶拔过程要慢、稳;
(5)300t吊车要及时吊住上节钢护筒;
(6)钢护筒内肋板焊接质量要非常好;
(7)起拔完成后及时回填孔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9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