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黄酸晶A型固体物质及制备方法与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9453.3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8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杜冠华;吕扬;安会梅;孟凡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66/02 | 分类号: | C07C66/02;A61K31/192;A61P3/04;A61P35/00;A61P3/06;A61P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黄 固体 物质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现了大黄酸的晶A型,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黄酸,英文命名为Rhein,化学结构式如下:
在中国专利CN1907935A(公开号)中记载了黄再新发明的“粗品大黄酸的提纯方法”[1],其中涉及了大黄酸提纯方法。
在中国专利CN1821208A(公开号)中记载了吴建中等发明的“大黄酸的精制方法”[2],其中涉及对大黄酸的精制方法。
在中国专利CN1282728A(公开号)中记载了兰州大学左伟发明的“粗品大黄酸的提纯方法”[3],其中涉及大黄酸的精制方法。
在中国专利CN1205999A(公开号)中记载了袁倚盛等发明的“大黄中大黄酸的提取与纯化方法”[4],其中涉及大黄酸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在中国专利CN1440747A(公开号)中记载了刘志红发明的“大黄酸或大黄酸盐在制备治疗肥胖症药物中的应用”[5],其中涉及了大黄酸在治疗肥胖症中的新用途。
在中国专利CN1511518A(公开号)中记载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明的“大黄酸在抑制血管生成中的应用”[6],其中涉及大黄酸在制备抑制血管生成的治疗和预防药物中的应用。
在中国专利CN1319393A(公开号)中记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发明的“大黄酸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应用”[7],其中涉及了大黄酸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应用。
在中国专利CN1333017A(公开号)中记载了黎磊石等发明的“大黄酸在治疗胰岛素抵抗中的应用”[8],其中涉及了大黄酸在治疗胰岛素抵抗症中的应用。
经国内外专利与文献检索,发现有关于大黄酸的提取工艺[9,10,]和药理作用[11,12,13]的文献报道,但未发现有关大黄酸的晶型专利或相关研究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现了和现有技术中不同的大黄酸三种新晶型固体物质状态和制备方法,发现了大黄酸三种晶型固体物质经口服给药吸收后在生物体内的药物浓度变化特征。
本发明研究目的是从大黄酸的晶型固体物质存在状态入手,通过晶型筛选技术、晶型生物活性评价技术,在药物的有效成分原料层面上寻找、发现晶型固体物质存在种类与状态特征,将晶型物质与药效学研究相结合,为寻找、发现、开发具有最佳临床疗效的大黄酸优势晶型药物提供基础科学研究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提供了大黄酸三种新晶型固体物质(晶A型、晶B型、晶C型)存在状态和描述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提供了大黄酸三种新晶型固体物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提供了大黄酸三种新晶型固体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并通过固体口服给药方式的临床用药优势。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选自片剂、胶囊、丸剂、针剂、缓释或控释等各种固体药物制剂类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提供了大黄酸三种新晶型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肥胖症、抑制血管生成、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提供了大黄酸三种新晶型固体物质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吸收和血药浓度数据,生物学实验发现了大黄酸不同晶型成分固体物质在给药后在吸收速度、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提供了大黄酸三种新晶型在制备由于晶型作用提高生物体内血药浓度的药物中的用途。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大黄酸的晶A型样品形态特征:
大黄酸晶A型固体样品,当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CuKα辐射实验条件时衍射峰位置2-Theta值(°)或d值衍射峰相对强度峰高值(Height%)或峰面积值(Area%)具有如下特征数值。表1给出大黄酸晶A型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峰值表,附图1给出大黄酸晶A型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
表1 大黄酸晶A型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9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