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氧化合物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99798.9 申请日: 2010-06-11
公开(公告)号: CN102276387A 公开(公告)日: 2011-12-14
发明(设计)人: 齐国祯;张惠明;杨远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C1/20 分类号: C07C1/20;C07C11/04;C07C11/06
代理公司: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沈原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氧化 生产 烯烃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氧化合物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技术背景

低碳烯烃,即乙烯和丙烯,是两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一般地,乙烯、丙烯是通过石油路线来生产,但由于石油资源有限的供应量及较高的价格,由石油资源生产乙烯、丙烯的成本不断增加。近年来,人们开始大力发展替代原料转化制乙烯、丙烯的技术。其中,一类重要的用于低碳烯烃生产的替代原料是含氧化合物,例如醇类(甲醇、乙醇)、醚类(二甲醚、甲乙醚)、酯类(碳酸二甲酯、甲酸甲酯)等,这些含氧化合物可以通过煤、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转化而来。某些含氧化合物已经可以达到较大规模的生产,如甲醇,可以由煤或天然气制得,工艺十分成熟,可以实现上百万吨级的生产规模。由于含氧化合物来源的广泛性,再加上转化生成低碳烯烃工艺的经济性,所以由含氧化合物转化制烯烃(OTO)的工艺,特别是由甲醇转化制烯烃(MTO)的工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US4499327专利中对磷酸硅铝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甲醇转化制烯烃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SAPO-34是MTO工艺的首选催化剂。SAPO-34催化剂具有很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而且活性也较高,可使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的反应时间达到小于10秒的程度,更甚至达到提升管的反应时间范围内。

US6166282中公布了一种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的技术和反应器,采用快速流化床反应器,气相在气速较低的密相反应区反应完成后,上升到内径急速变小的快分区后,采用特殊的气固分离设备初步分离出大部分的夹带催化剂。由于反应后产物气与催化剂快速分离,有效的防止了二次反应的发生。经模拟计算,与传统的鼓泡流化床反应器相比,该快速流化床反应器内径及催化剂所需藏量均大大减少。但该方法存在低碳烯烃收率较低的缺点。

CN1723262中公布了带有中央催化剂回路的多级提升管反应装置用于氧化物转化为低碳烯烃工艺,该套装置包括多个提升管反应器、气固分离区、多个偏移元件等,每个提升管反应器各自具有注入催化剂的端口,汇集到设置的分离区,将催化剂与产品气分开。但该方法存在低碳烯烃收率较低的缺点。

US 20060025646专利中涉及一种控制MTO反应器反应区中催化剂积炭量的方法,是将失活的催化剂一部分送入再生区烧炭,另一部分失活催化剂返回到反应区继续反应。但该方法存在低碳烯烃收率较低的缺点。

CN 200910087868公布了一种乙醇脱水制乙烯用催化剂,该催化剂为金属Mn离子改性的SAPO-34分子筛,即Mn/SAPO-34,以吗啡啉为模板剂通过直接合成法在分子筛晶化前引入改性金属离子制备而成,所得分子筛为大晶粒单晶,可以直接用于流化床,乙醇转化率高,乙烯的选择性和纯度均很高。

虽然乙醇转化制乙烯(ETO)工艺具有较高的乙烯选择性,而且较低的原料分压同样有利于乙烯选择性的提高,但目前ETO工艺存在原料生产规模小、工艺经济性等问题,如果将ETO工艺依托于MTO工艺,节省了ETO工艺装置的建设费用,对于某些具有大量甲醇和少量乙醇的地区发展乙烯、丙烯工业特别适用。

虽然已有技术可以进行甲醇或乙醇等含氧化合物生产低碳烯烃,但是现有技术均没有很好的解决MTO与ETO的耦合问题,同时也没有很好解决低碳烯烃收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低碳烯烃收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含氧化合物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低碳烯烃的生产中,具有低碳烯烃收率较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氧化合物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主要为甲醇的原料在辅助反应器中与积碳催化剂换热后进入主反应器,与硅铝磷酸盐分子筛催化剂在有效条件下接触,生成包括低碳烯烃的产品,同时形成积碳催化剂;(2)所述积碳催化剂从主反应器底部进入辅助反应器,与包括乙醇的原料接触,生成包括乙烯的产品,进入主反应器,同时形成待生催化剂;(3)待生催化剂进入再生器再生,再生完成的催化剂返回主反应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9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