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墙体超长竖筋一次安装脚手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9971.5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国;苑宗双;闻兵;胡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1/00;E02D29/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墙体 超长 一次 安装 脚手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地下墙体超长竖筋一次安装脚手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结构施工中,为了减少钢筋连接次数,节约钢材,地下墙体可以采用超长钢筋一次施工技术。即,在地下结构底板浇筑混凝土前,将墙体竖筋整根预埋,而不是只预埋够搭接长度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减少钢筋的连接次数,节约钢材。而对墙体竖筋的临时固定则采用双排脚手架。此脚手架可以考虑为下一步墙体支模使用。现有技术中,由于双排脚手架坐落于尚未浇筑混凝土的结构底板上,为避免脚手钢管被埋置到混凝土中,需为其设置钢筋马凳。马凳上焊接直立短钢筋,底板钢筋绑扎完毕搭设双排脚手架时,将脚手架的钢管立管套置于短钢筋之上,混凝土浇筑后,钢筋马凳永久埋置于混凝土中。这种做法,钢筋马凳需要单独制作,单独安装,费工费料。而且在地下结构完成后,需要割除暴露于结构底板表面的钢筋头,对于钢筋头表面进行防锈处理,如结构底板尚设置有柔性防水层,钢筋头的处理更需仔细,否则就为防水质量埋下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节约钢材、节约人工、减少工序、提高效率、更好的保证地下结构防水质量的地下墙体超长竖筋一次安装脚手架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墙体超长竖筋一次安装脚手架施工方法,包括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第二步架和第三步架的安装,其特征在于:
a、设置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作为临时立管坐落在混凝土垫层上,此短钢管待底板混凝土初凝时拆除;
b、双排脚手架的第一排大横杆的高度为距结构底板完成标高300mm,作为脚手架的扫地杆;
c、双排脚手架第二步架钢管立管位置位于两根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中间,其底部标高高出结构底板设计表面标高一个多层板的厚度;
d逐根拆除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逐根填补结构底板上形成的管眼,逐根在双排脚手架第二步架钢管立管下垫设150×150mm多层板片,管眼用原浆混凝土灌实,并随大面底板混凝土抹平压光。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突出效果是:能够节约钢材,节约人工,减少工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的保证地下结构防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排脚手架使用平面示意图。
图2是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双排脚手架使用立面示意图。
图3是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双排脚手架使用立面示意图。
图中: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1;大横杆2;小横杆3;双排脚手架第二步架钢管立管4;双排脚手架第二步架小横杆5;双排脚手架第三步架小横杆6;多层板片7;墙体钢筋骨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本实施例所述地下墙体超长竖筋一次安装脚手架施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参见图1、图3。结构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按照设计位置搭设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1立于混凝土垫层上,高度跨越两道大横杆2,第一道大横杆2位置为结构底板上表面标高以上300mm。比如:结构底板厚度500mm,双排脚手架步距1500mm,则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1高度为500+300+1500+200=2500mm。
2、仍参见图1、图3。搭设第二步架。第二步架可按正常双排脚手架搭设,双排脚手架第二步钢管立管4位置位于两根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1中间,其底部标高高出结构底板设计表面标高一个多层板的厚度,约12mm。
3、仍参见图1、图3。搭设第三步架。第三步架中的大横杆2搭设与正常双排脚手架相同,双排脚手架第三步小横杆6长度稍长,同时承担固定墙体超长立筋的作用,与墙体钢筋骨架8用绑扎丝或10号线绑扎。
4、参见图2、图3。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混凝土初凝前将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1逐根拆除,拔除该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1后形成的管眼马上用混凝土填实,随同大面混凝土压实抹光。
5、参见图2。拆除双排脚手架第一步架短钢管立管1后的双排脚手架第二步钢管立管4下逐根垫设150×150mm多层板片7,加大接触面积,以防对刚刚初凝的混凝土造成破坏。此步骤紧随步骤4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99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