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堵解一体化增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0287.4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5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奇;陈军斌;屈展;盖海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C09K8/5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增产 工艺 | ||
1.一种堵解一体化增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当井是水井时,利用井内原有的注水管柱或采油管柱,从油管挤入调堵剂;当井是油井时,起出井下管和杆柱,通刺检查,并往井中下放施工管柱,从施工管柱中注入调堵剂;
二、步骤一中所述的调堵剂分冻胶类调堵剂和颗粒型调堵剂两种,地层出水通道在2000米以上油藏时,先注入颗粒型调堵剂,后续注入冻胶类调堵剂,颗粒型调堵剂与冻胶类调堵剂的体积比:1∶2-5;油藏小于等于2000米时,单独注入冻胶类调堵剂;
三、冻胶类调堵剂的组分为:占冻胶类调堵剂总质量0.2-0.5%的聚丙烯酰胺干粉、0.2-0.6%树脂类促凝剂、0.2-0.5%有机铬交联剂,其余组分为水;颗粒型调堵剂的组分为:质量浓度为0.1-0.3%的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和油溶性颗粒堵剂,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和油溶性颗粒堵剂的质量比为:85-95∶5-15,调堵剂的注入粘度≤50mPa.s,成胶粘度大于100mpa.s,堵水率≥95%;注入调堵剂的总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调堵剂用量,m3;
ri——i层段的处理半径,实际使用时选择固定值1.5m;
hi——i层段的厚度,m;
Φi——i层段的有效孔隙度;
四、注入调堵剂后,在常温下再向井中注入浓度为5-15%的砂岩 酸溶液,顶替清水;砂岩酸溶液的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砂岩酸溶液用量,m3;
ri——i层段的处理半径,m,实际使用时选择固定值1m;
hi——i层段的厚度,m;
Φi——i层段的有效孔隙度;
五、关井24-72小时后,水井开井恢复注水,油井则开井后恢复正常生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堵解一体化增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各步骤中,注入调堵剂和砂岩酸溶液时,必须控制注入泵压,选择最高施工泵压有两个原则:一是不大于注水系统压力,二是施工泵压小于折算至井口的油层破裂压力,注入调堵剂,为确保调堵剂有效地封堵目的层,减少对非目的层的损害,调堵剂和砂岩酸溶液注入压力由下式确定:
0.8P破≥P注≥P地+Pfr-PH
式中P破-处理层破裂压力,MPa;
P注-调堵剂挤注压力,MPa;
P地-处理层地层压力,MPa;
Pfr-井筒内液柱压力,MPa;
PH-处理井液柱压力,MPa。
堵剂和砂岩酸溶液注入速递由下式确定:
式中Q-注入速度,m3/h;
K-处理层段有效平均渗透率,×10-3μm2;
ΔP-注入压差,MPa;
M-调剖剂粘度,mPa·s;
re-泄油半径,m;
rw-井筒半径,m;
S-表皮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28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