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静态沉积物取样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0316.7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森;黄继国;李莹;丛喜斌;王玉;夏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静态 沉积物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静态沉积物采集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单人操作、准确采集且不破坏样品完整性的静态沉积物取样器。
背景技术
水体的沉积物(底泥)可以看作是进入水体的化学物质的储存库。沉积物的化学成分不仅可以反映补给水源流经地的岩石、土壤的风化剥蚀作用,同时对水体周围的环境污染、自然环境变化等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沉积物与水体之间具有一定的物质交换,沉积物的化学成分对水体的水质、水中的生物等均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沉积物可以追踪污染源的来源、揭示环境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可能影响。
目前,水体沉积物样品采集采用的是抓斗形式的采样器,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该采样器采用绳索放置,采集沉积物深度受到采样器自身重量的限制,只能采集流态沉积物(即含水率较高的底泥),不能采集深层或是固态沉积物(即含水率低的底泥);
(2)该采样器笨重,每次采样1~5L,需采用机械提升或是多人提升;
(3)采集沉积物后,在提升的过程中受到水流的冲刷,样品流失过多,同时样品受到水体的一定污染;
(4)采集的样品为混合样品,无法分层分析沉积物。
目前也有采用地探使用的钻探设备采集沉积物,但是地探设备笨重且不适合静态沉积物采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沉积物(底泥)采样器需要其他设施的辅助、笨重、操作繁琐以及无法取得未受到扰动的静态沉积物样品的不足,提供一种静态沉积物取样器,可以单人操作,能够采集流态或是固态,而且不会破坏采集的沉积物空间状态,能够分层观察或分析沉积物。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参阅附图):
一种便携式静态沉积物取样器,结构分为流态沉积物采集腔16、固态沉积物采集腔17、排水腔18和连接杆19四个部分;
所述的流态沉积物采集腔16,主要由圆筒形状的流态沉积物腔体1和单向活页2组成;流态沉积物腔体1上端的内侧有螺纹,下端内侧有圆环形的套管12;单向活页2有两片,中轴11装在套管12的上面,单向活页2的直边能分别绕中轴11向上翻起,两片单向活页2向下回落盖在套管12的上面从而封闭流态沉积物腔体1下端;
所述的固态沉积物采集腔17,是由圆筒形状的固态沉积物腔体3和其内同轴装有圆筒形状的腔芯4构成;固态沉积物腔体3的下端的外表面螺纹与流态沉积物腔体1上端的内侧螺纹配合,能使流态沉积物采集腔16和固态沉积物采集腔17旋接;固态沉积物腔体3下端有内沿用于支撑腔芯4;
所述的排水腔18,主要由排水腔体9、连接在排水腔体9下方的圆筒形的排水腔下沿6和固定在排水腔体9内的圆形的排水腔底面7构成;排水腔下沿6能套在固态沉积物腔体3外面,通过连接螺栓5相互连接;排水腔底面7开有排水孔14,当连接螺栓5连接排水腔体9和固态沉积物腔体3时排水腔底面7恰好盖在固态沉积物腔体3的上面;排水腔底面7的上面装有橡胶活盖13,橡胶活盖13中心用固定螺栓15与排水腔底面7连接;
所述的连接杆19,与排水腔18上部通过短丝8连接。
根据采样的深度不同,所述的连接杆19,通过短丝8能继续连接连接杆19,使连接杆19达到要求的长度。即,用短丝8将几节连接杆19串接起来使连接杆19加长,直至水底。
单向活页2在流态沉积物进入流态沉积物腔体1时,是向上开启的;在流态沉积物腔体1下端开口内部的套管12,其内半径小于单向活页2的半径,即能阻止单向活页2向下开启。
安装腔芯4是为了顺利将固态沉积物从固态沉积物腔体3中取出。所述的腔芯4,应当是透明腔芯,以便取样后能直接观察固态沉积物层次形态。固态沉积物腔体3支撑保护透明腔芯4并增加静态沉积物取样器整体重量,固态沉积物样品进入透明腔芯4后,样品和透明腔芯4一起从固态沉积物腔体3中取出保存。
所述的橡胶活盖13,四周能绕固定螺栓15向上开启或向下闭合。橡胶活盖13半径可以与排水腔底面7半径相同,橡胶活盖13的软硬程度应当在排水时四周能够向上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