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集成CMOS调频副载波SCA接收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0371.6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王志功;牛晓康;朱晴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4B1/10;H03D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cmos 调频 载波 sca 接收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收机,尤其涉及一种全集成CMOS调频副载波SCA接收机,属于无线通信中的无线调频广播接收机领域。
背景技术
调频附加信道(SCA)广播是通过调频广播开展的一种辅助信道业务,即在调频广播中,除了传输通常的单声道和立体声节目外,还利用SCA信道传送各种业务信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利用SCA信道传送附加信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SCA广播是一种多工广播技术,它使用同一部发射机传送与原有广播节目不同的另一套或多套语言、音乐节目或数据信息,这充分利用和节省了现有的频率资源,增加了通信容量,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SCA广播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传送交通信息、金融信息、气象信息、背景音乐以及无线电寻呼等业务。SCA广播在我国虽然刚刚起步,但近年来发展很快,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相继开通了SCA广播台。
SCA广播能提供高质量的话音和音乐传输。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为87.0MHz开始至107.9MHz,按0.1MHz的频率间隔设置电台。0~15kHz用于传送(L+R)信号,23~53kHz用于传送(L-R)信号,61~73kHz则用于SCA辅助通信。(L-R)信号的载波频率为38kHz,在19kHz处发送一个单频信号用作立体声指示,并作为接收端提取同频同相相干载波用,附加信道副载波频率为67kHz。
当前市场中已经有部分SCA接收机产品,由于功耗和尺寸有待提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调频附加信道广播的发展。因此低成本及能够批量生产的接收机专用芯片的开发至关重要。
现在,国内外的SCA接收机都采用完全超外差方式接收,一般至少需要两块芯片实现接收和两次解调过程。此外,超外差式接收机虽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但因为它使用的高Q值元器件(如IR滤波器)在目前的集成电路工艺条件下很难做到集成化,所以需要外接大量的片外元件。再则,由于片外IR滤波器有较低的输入阻抗,需要LNA有较大的驱动能力来驱动它,既增加了能耗又增加了LNA设计的复杂度。因此,目前的接收机存在功耗大,成本高,占用尺寸大等缺点,同时大量的外接元件之间的信号干扰还会引起接收机可靠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SCA接收机存在的缺陷,而提出一种集成度高、功耗低的全集成CMOS调频副载波SCA接收机。
本发明的全集成CMOS调频副载波SCA接收机是由Weaver结构和零中频结构组成,其中:Weaver结构包括低噪声放大器、第一至第四混频器、第一至第三低通滤波器、加法器及低中频解调器,低噪声放大器接入射频输入信号,低噪声放大器的一路输出依次串接第一混频器、第一低通滤波器和第三混频器后接入加法器,低噪声放大器的另一路输出依次串接第二混频器、第二低通滤波器和第四混频器后接入加法器,加法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低通滤波器连接低中频解调器的输入端;零中频结构包括第五和第六混频器、第四和第五低通滤波器、第一和第二放大器及零中频解调器,低中频解调器的一路输出依次串接第五混频器、第四低通滤波器和第一放大器后接入零中频解调器,低中频解调器的另一路输出依次串接第六混频器、第五低通滤波器和第二放大器后接入零中频解调器,零中频解调器输出FSK调制的SCA信号。
本发明接收机第一级采用Weaver正交下变频结构,该结构代替片外镜像抑制滤波器,实现镜像抑制,大大提高了集成度,同时,广播频选是在本振信号LO2上进行,这样可以选择固定的LO1,LO1的下变频是把所有调频带下变到中频,这样对LO1调节的要求降低,对相位噪声的要求降低,比较容易采用低Q值的片上组件实现,进一步提高了接收机的集成度;第二级解调采用零中频结构,同样也不需要片外镜像抑制滤波器,这更有利于实现单片集成。本接收机同时还简化了电路结构对于镜像抑制滤波器低负载的驱动,接收机总功耗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图中标号名称:1、低噪声放大器;21、22、41、42、81、82分别为第一至第六混频器;31、32、6、91、92分别为第一至第五低通滤波器;5、加法器;7、低中频解调器;101、102分别为第一和第二放大器;11、零中频解调器。
图2为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吉尔伯特(Gilbert)混频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a)和(b)为两种低通滤波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a)为低中频解调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图5(a)为低中频解调电路信号波形图。
图6为D锁存器的逻辑结构图。
图7为D触发器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