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裂解炉保护的自动旁路与复位联锁的逻辑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0896.X | 申请日: | 201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程泱;方守毅;王文胜;李保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裂解炉 保护 自动 旁路 复位 联锁 逻辑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裂解炉保护的逻辑控制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裂解炉保护的自动旁路与复位联锁的逻辑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1)裂解炉为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关键流程。参见图1,其中包括裂解原料1、裂解气2、燃料气3、火焰4、裂解炉5、流量测量仪表6、切断阀7等装置,简述如下:
燃料气在裂解炉内燃烧,产生高温。裂解原料在高温下,发生裂化反应,产生裂解气。
裂解炉的运行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开车,清焦,热备,正常)。
在裂解原料管线上设流量计,测量裂解原料的流量。燃料气管线上,设切断阀,在联锁工况时,切断燃料气,停止燃烧。
整个裂解流程还包括其他的设备,管道,仪表和操作要求。在此不作全面的介绍,只介绍本专利相关的以上典型环节。
2)为了保证裂解炉的可靠运行,需要设置联锁保护系统。联锁保护的要求,参见图1,说明如下:
进料流量低时,会影响裂化反应的效果,并损坏设备。所以需要停车,例如,切断燃料气,停止燃烧。
以上联锁要求仅适用于,裂解炉的四种模式之一(正常)。其他模式有其他的联锁要求,与以上要求无关。
在正常模式的初期,裂解原料刚刚输入,流量还没有到达联锁的设定点。此时需要旁路此联锁,避免不必要的停车。在正常模式的初期,一定时间内的低原料运行,是允许的。
裂解的整个联锁保护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系统,还包括:其他工作模式下的算法,其他的联锁原因,其他的旁路原因,其他的联锁动作。在此不作全面的介绍,只介绍本专利相关的以上典型环节。
3)对于以上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旁路联锁,并在特定条件下复位联锁的要求,通常是通过人工操作实现,工人劳动强度高,误操作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根据条件自动改变逻辑算法,保证裂解炉联锁保护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可重复使用的用于裂解炉保护的自动旁路与复位联锁的逻辑控制电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裂解炉保护的自动旁路与复位联锁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式选择输入模块、工艺参数输入模块、第一与门逻辑电路、第二与门逻辑电路、或门逻辑电路、D触发器、第一非门逻辑电路、第二非门逻辑电路、第一延时电路、第二延时电路,所述的接收模式选择输入模块分别与第一与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第二与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工艺参数输入模块通过第一延时电路分别与或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第一非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或门逻辑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与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与门逻辑电路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D触发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或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第二非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非门逻辑电路的输出端、第二非门逻辑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与门逻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若所述的第二与门逻辑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信号为0,直接输出,若所述的第二与门逻辑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信号为1,输出信号通过第二延时电路后输出。
所述的第一延时电路的延迟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所述的第二延时电路的延迟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根据条件自动改变逻辑算法,可保证裂解炉联锁保护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并可在其他的有类似联锁保护要求的工艺流程中使用。
2、替代了之前的人工操作,避免了操作工人的误操作,并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3、可以在工程设计中作为标准模块,重复使用。提高了工程设计和组态实现的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和出错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裂解炉工艺流程简图;
图2为使用本发明应用在联锁保护系统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8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