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Ⅳ型胶原酶含量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1541.2 | 申请日: | 201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6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凌青;余谨;赵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原酶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人体血浆、血清中Ⅳ型胶原酶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Ⅳ型胶原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又称基底膜性胶原酶,在细胞迁移、创伤修复、恶性肿瘤的浸润与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目前研究表明,血浆Ⅳ型胶原酶含量的异常增高常与心脏衰竭、肺气肿、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生长及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重大疾病密切相关。为了更广泛的研究Ⅳ型胶原酶的病理生理作用,建立快捷、精确、低成本、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检测血浆Ⅳ型胶原酶活性的方法主要有3种:底物胶电泳酶谱法、ELISA和HPLC。底物胶电泳酶谱法分析时间长达数天,分析步骤复杂。ELISA法虽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的优势,但所需标记抗体成本高,试剂盒昂贵,测定出的酶含量不能表现出酶的生物学活性,同时分析速度慢。HPLC虽具有分析速度快,定量准确等优点,但方法特异性差,不能进行大样本同时检测,难以满足临床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Ⅳ型胶原酶含量测定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的测定到人体血浆或血清中Ⅳ型胶原酶的含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Ⅳ型胶原酶含量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准备空白管、标准管和待测样品管;首先向空白管、标准管和待测样品加入底物溶液,所述底物溶液为5mg/ml~10mg/ml琥珀酰明胶;接着向空白管中加入样品稀释液,向标准管中加入标准品,向待测样品管中加入待测样品,所述样品稀释液为体积百分比为40mmol/l~60mmol/lTris缓冲液、5mmol/l~15mmol/lCaCl2、10μmol/l~20μmol/lZnCl2以及质量百分数为0.05%~0.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混合而成,所述标准品为已知浓度的Ⅳ型胶原酶;最后向标准管和待测样品管中加入样品稀释液,在35oC~45oC水浴反应30~120分钟;
b)在空白管、标准管和待测样品管中加入终止液终止酶切反应,再加入检测溶液A和检测溶液B,最后加入检测稀释液,在35oC~45oC水浴下显色反应30~60分钟,使其显色反应充分进行,所述终止液为质量百分数为0.05%~0.2%HCL,检测溶液A为0.1M~0.5MNaOH,检测溶液B为质量百分数为0.01%~0.05%三硝基苯磺酸,检测稀释液为双蒸水;
c)各管冷却至室温后,取各管溶液至酶标板中,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
d)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测定出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待测样品的Ⅳ型胶原酶含量;或者用标准物的浓度与吸光度值算出标准曲线的方程,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方程,计算出待测样品的Ⅳ型胶原酶含量。
优选地,所述标准管的数量至少为六个。
进一步地,所述待测样品为血清或血浆。
优选地,所述酶标仪在400nm~440nm处测定吸光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利用Ⅳ型胶原酶具有水解明胶的特异性结合位点,而血浆中存在的其它基质金属蛋白酶难以水解明胶,采用TNBS对明胶的水解产物进行显色,可以对人体血浆和血清中的Ⅳ型胶原酶进行特异性的定量分析。该测定方法以琥珀酰明胶作为酶切底物,采用TNBS显色剂对酶切产生的末端氨基显色,TNBS与末端氨基结合的情况下颜色变黄,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Ⅳ型胶原酶含量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浓度。本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测定出人体血浆或血清中Ⅳ型胶原酶的含量,且测量结果直接体现出血浆当中具有活性意义的Ⅳ型胶原酶含量,无需再进一步检测抑制物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Ⅳ型胶原酶的标准曲线;
图2为健康人血浆Ⅳ型胶原酶含量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来测定一个血清样本的Ⅳ型胶原酶含量。首先对待测血样进行处理,将全血标本2500转离心5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需要注意的是:血清在检测前应稀释8倍再做检测,在置4℃保存应小于1周,-20℃或-80℃均应密封保存,-20℃或-80℃不应超过1个月,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15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