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2322.6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6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忠华;刘馨;蒋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653 | 分类号: | 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小麦 赤霉病 杀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
背景技术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一种重要病害,尤以小麦受害最重。病原菌有性态为Gibberella zeae(Schw.)Petch,无性态为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长江上游和华南冬麦区也常发生。该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此外,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烯醇、玉蜀黍赤霉烯酮等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给食品制造业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
目前由于生产上缺乏有效的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生产上多年来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由于常年单一用药,目前很多地区已发现田间多菌灵高抗菌株,抗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急需寻找某些对赤霉病有良好抑菌效果的替换药剂。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戊唑醇),属于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该类杀菌剂是目前杀菌剂市场中成功商用的种类最多的一类,很多的田间试验表明三唑类戊唑醇杀菌剂对于镰刀菌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将有望成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替代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解决了病原物对现有杀菌剂易产生抗药性或现有杀菌剂单剂药效不强的问题。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三唑酮和戊唑醇,上述有效成分可以与常规助剂及填充成份一同配制成常规的农药剂型。
三唑酮和戊唑醇的重量比优选为1∶10~10∶1,最好为1∶1。所述的三唑酮和戊唑醇的重量浓度分别为9%~30%和12.5%~80%,一般的单剂均达到上述浓度范围。
上述杀菌剂药效增强的机理如下:
14α-脱甲基酶(CYP51)是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靶点,绝大多数生物体内只存在一个CYP51,但是从小麦赤霉病菌基因组中却搜索到3个CYP51的同源物,分别为CYP51A、CYP51B和CYP51C,与其它病原菌(小麦白粉、指状青霉、黄曲霉等)中已报道的CYP51进行比对,发现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50~60%),而且反转录-PCR的结果显示上述三个CYP51基因均能正常表达。
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分别将这三个CYP51基因敲除,CYP51A、CYP51B和CYP51C三个基因的敲除转化子与野生型亲本相比,对三唑酮和戊唑醇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差异。CYP51A基因敲除突变体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显著增加,而CYP51B、CYP51C基因敲除突变体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CYP51A、CYP51C基因敲除突变体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显著增加,而CYP51B基因敲除突变体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说明三唑酮和戊唑醇作用于不同的CYP51,因而,根据这一机理,将三唑酮和戊唑醇复配将增强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而现有的农用杀菌剂中两者是不进行混合使用的。
本发明杀菌剂配方由三唑酮和戊唑醇复配制成,对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这种增效作用不但表现在防治敏感菌株上,对于田间其他的群体类型如多菌灵抗性菌株和三唑类抗性菌株也存在同样的增效作用。此外,与戊唑醇单剂相比,成本可降低25%~30%。该杀菌剂除能防治小麦赤霉病之外,还能兼治小麦白粉病,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的生物性农药,符合当前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需求。
本发明杀菌剂化学性质稳定,混合时三唑酮与戊唑醇两成份互容,不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广泛,增效显著,使用安全。
本发明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以及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广谱性强,同时能防治田间的多菌灵抗性菌株,并能延缓病原菌对配方中的单剂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三唑酮戊唑醇复配剂以及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平板药效试验
将三唑酮和戊唑醇原药分别溶解于丙酮,然后将三唑酮和戊唑醇按不同的重量浓度配比混入培养基质,测定对小麦赤霉病菌生长的抑制活性。所采用的试验菌株分别为多菌灵抗性菌株GJ33,戊唑醇抗性菌株DY3-4以及敏感菌株ZJ2-9。这几类不同的菌株可以代表目前田间小麦赤霉病的几大主要群体。测定药剂对这些菌株生长的抑制率,使用软件DPS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值,本试验重复三次。(结果见表1)。
本试验以单剂三唑酮为标准药剂,各药剂毒力指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平均数-处理菌落直径平均数)/(对照菌落直径平均数-菌碟直径)×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3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