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室(车)内环境的多功能高效空气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2997.0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牛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A61L9/16;A61L9/00;B01J23/68;B01J23/656;C01G45/02;A61L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环境 多功能 高效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等离子体、静电除尘和催化的集成技术。此集成技术能够室温高效地去除室(车)内甲醛、苯系列有机物、一氧化碳和具有高效抗菌性能的催化剂,其中催化剂能高效地分解等离子体放电时产生的臭氧,克服了等离子体在室(车)内空气净化领域的应用瓶颈。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静电除尘、催化和空气净化领域。
本发明还涉及集成上述等离子体、静电除尘和催化技术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催化剂在室温高效地去除室(车)内甲醛、苯系有机物、一氧化碳和室温分解臭氧以及高效抗菌性能的空气净化器制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由装修或装饰材料而造成的室(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其中由装修或装饰材料而造成的室(车)内空气甲醛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引起全球极大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组织指出:甲醛会导致人类致癌。研究表明甲醛是一种毒性较高的物质,短期接触甲醛会刺激眼睛、鼻腔和呼吸道而引起过敏反应;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增加鼻咽癌、白血病和死亡的可能性。因此,消除室(车)内空气中的甲醛迫在眉睫。同时,汽车的大量使用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车内使用的装饰材料如仪表台、车窗的塑料件、真皮座椅和海棉坐垫、人造地板等使用的粘合剂以及车体上的喷漆等产生一些有毒害气体,污染了车内空气。因汽车内空间狭小、密封性能好更容易造成车内环境的污染。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是室(车)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研究表明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苯、甲苯、二甲苯,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甲苯、二甲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等症状。因此苯系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物质。
甲醛、一氧化碳和臭氧是三种主要的室(车)内空气污染物,其危害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中国在2002年颁布的《室(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中规定室(车)内空气中甲醛、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卫生标准(最高允许浓度)分别为0.10,10和0.16mg/m3。因此,去除室(车)内空气中的这些污染物有重要的意义。净化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吸附法、等离子体技术、化学反应法、光催化法和催化法,其中催化法是一种长效的方法。美国专利US5585083发明了一种Pt/SnO2催化剂去除空气中甲醛的方法,催化剂在没有额外的能量输入和-5~25℃条件下,以空气中的氧为氧化剂将甲醛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催化剂高的Pt含量(12wt%)导致催化剂的价格昂贵,因此这种催化剂只能应用一些军工或者宇航等特殊场合。中国专利CN1698932用负载金的稀土氧化物或者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80~100℃温度下对甲醛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日本大阪瓦斯株式会社发明一系列去除一氧化碳催化剂专利(公开号:CN1724152、CN1689964和CN1689963)。在130~180℃温度下对一氧化碳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热能的输入限制了该催化剂的广泛应用。中国专利CN90106857采用锰、铜氧化物作活性组分来分解臭氧。CN1259398A、CN117167674A和CN1357348A都是采用锰、铜、镍和钴氧化物作为活性组分,负载在活性碳上来分解臭氧。CN1785507A采用各种锰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在常温下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中国专利CN1812835A采用锰与锆、钛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催化剂,在150℃得到好的分解臭氧的效果。但是抗湿能力差和/或需要额外能量的输入是这些催化剂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已于2002年开始实行,其中对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在室(车)内空气中的浓度进行了限定。苯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1mg/m3,甲苯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二甲苯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长期监测结果显示,对于新装修的室(车)内环境而言,苯系物超标率可以达到1~10倍,室(车)内环境中的挥发性苯系有机物的治理刻不容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牛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牛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发泡混凝土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预制隔断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