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制备酯化淀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3085.5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3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罗代洪;罗凯;赵晓琴;赵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代洪;罗凯;赵晓琴 |
主分类号: | C08B31/02 | 分类号: | C08B31/02;C08B31/04;C08B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制备 酯化 淀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制备酯化淀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价格的不断飙升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淀粉等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应用受到国际上广泛重视。原淀粉经酯化改性后,可显著提高其应用性能,可制备各种用途的淀粉化学品。如用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得到的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由于其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可作为微胶囊化的壁材,替代阿拉伯树胶,对食品配料如香精,色素,维生素,矿物质,酶制剂及微生物进行包埋处理,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和造纸等很多领域;柠檬酸酯淀粉,在国外广泛应用于面包、饼干及其它领域;醋酸酯化淀粉在食品加工中用作增稠剂;磷酸酯化淀粉应用于食品、纺织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波制备酯化淀粉的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是一种以淀粉、酯化剂、催化剂为原料,在微波场中,利用微波特殊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制备酯化淀粉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效率高、能耗低、环保、操作简单的特点,可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是制备酯化淀粉的一种简单、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方法。
一种微波制备酯化淀粉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淀粉前处理:将淀粉干燥至含水率0-14%,加入溶剂将淀粉分散得淀粉分散液。
(2)酯化剂分散溶解:用溶剂分散溶解酯化剂得酯化剂溶液。
(3)原料混合:将步骤2制备的酯化剂溶液加入步骤1制备的淀粉分散液中,搅拌混合均匀。
(4)微波辐射:将经步骤3制备的物料加催化剂放置于微波炉中,保持回流,辐射引发反应。
(5)过滤、洗涤、干燥得成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共有4个附图。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是原淀粉红外吸收光谱,是将原淀粉用丙酮洗涤后,干燥至恒重,进行检测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3是实施例1制取的顺丁烯二酸酯化淀粉红外吸收光谱,是将丁烯二酸酯化淀粉用丙酮洗涤后,干燥至恒重,进行检测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与附图1比较发现,附图2具有1701.12cm-1羰基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1648.79cm-1C=C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
图4是实施例2制取的顺丁烯二酸单丁酯酯化淀粉红外吸收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以实施例为限。
实施例1:
将玉米淀粉在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取50克冷却后的干淀粉于200ml烧瓶中;分别称取称取顺丁烯二酸酐3克、二甲基亚砜60克于150ml烧杯中,搅拌分散后加入装有干淀粉的200ml烧瓶中,将烧瓶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放置于微波炉中,微波中火脉冲辐射2-10分钟,取出冷却,过滤,干燥得成品丁烯二酸酯化淀粉。
实施例2:
分别称取玉米淀粉50克、顺丁烯二酸单丁酯15克、二甲基亚砜60克于150ml烧瓶中,滴加98%浓硫酸0.5ml,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放置于微波炉中,开微波中火辐射2-10分钟,取出冷却,过滤,干燥得成品顺丁烯二酸单丁酯酯化淀粉。
实施例3:
将玉米淀粉在105℃烘箱中烘至恒重,称取50克冷却后的干淀粉于200ml烧瓶中;分别称取辛烯基琥珀酸酐1.5克、二甲基亚砜60克于150ml烧杯中,搅拌分散后加入装有干淀粉的200ml烧瓶中,将烧瓶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放置于微波炉中,微波中火脉冲辐射2-10分钟,取出冷却,过滤,干燥得成品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
实施例4:
分别称取玉米淀粉50克、乙酸酐3克、二甲基亚砜60克于150ml烧瓶中,滴加98%浓硫酸0.5ml,安装回流冷凝装置,放置于微波炉中,开微波中火辐射5-10分钟,取出冷却,过滤,干燥得成品醋酯淀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代洪;罗凯;赵晓琴,未经罗代洪;罗凯;赵晓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3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