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4400.6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波;付啸;郝雪松;周丛;白杰;王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5/00 | 分类号: | C10G55/00;C10G69/00;C07C4/02;C07C11/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裂解 碳四抽余液 增产 丙烯 乙烯 方法 | ||
1.一种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蒸汽裂解及其分离装置中,增加一个裂解碳四馏分处理系统,所述裂解碳四馏分的处理系统包括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单元、混合烯烃和烷烃催化裂解单元和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单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将裂解碳四抽余液引入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单元,将所述原料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分离为碳三以下馏分和碳四以上馏分;
(2)混合烯烃和烷烃催化裂解:使步骤(1)得到的碳四以上馏分在混合烯烃和烷烃催化裂解单元中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分离为碳三以下馏分和碳四以上馏分;
(3)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将步骤(2)得到的碳四以上馏分送入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单元,使其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分离为碳三以下馏分和碳四以上馏分;
(4)产物回收: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分别得到的碳三以下馏分一起送入蒸汽裂解及其分离装置的油洗塔、水洗塔或压缩机的裂解气中,以提高蒸汽裂解装置的丙烯和乙烯的产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单元中,所述裂解碳四抽余液中的烯烃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物流1,将物流1冷却并分离,得到碳三以下馏分的物流2和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3,将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3送入所述的混合烯烃和烷烃催化裂解单元,使所述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3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物流4,将物流4冷却并经分离,得到碳三以下馏分的物流5和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6,将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6引入所述的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单元,在所述的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单元中,所述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6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物流7,将物流7冷却并分离,得到碳三以下的馏分的物流8和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9,将碳三以下馏分的物流8、物流5与物流2一起送入蒸汽裂解装置的分离系统中,以提高蒸汽裂解装置的丙烯和乙烯的产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单元中,所述裂解碳四抽余液中的烯烃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物流1,将物流1冷却并分离,得到碳三以下馏分的物流2和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3,将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3送入所述的混合烯烃和烷烃催化裂解单元,使所述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3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物流4,物流4冷却后先分离为碳六以上馏分的物流和碳五以下馏分的物流,然后将碳五以下馏分的物流分离出碳三以下馏分的物流5和含少量碳五的碳四馏分的物流6,将物流6通入所述的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单元,使物流6至少部分地转化为富含丙烯和乙烯的催化裂解气物流7,将物流7冷却并分离,得到碳三以下馏分的物流8和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9,将碳三以下馏分的物流8、物流5与物流2一起送入蒸汽裂解装置的分离系统中,以提高蒸汽裂解装置的丙烯和乙烯的产量。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9中的碳四馏分循环利用或送入液化石油气或火炬管道中。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碳四以上馏分的物流9中的碳五以上馏分循环利用或送入裂解汽油加氢装置。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裂解气进行冷却和分离的温度范围为0~100℃。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裂解气进行冷却和分离的温度范围为0~40℃。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利用裂解碳四抽余液增产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四烯烃催化裂解单元、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单元和混合烯烃和烷烃催化裂解单元使用的催化剂是改性或未改性的SAPO-34、ZSM-5、ZSM-11、ZSM-23、MCM-22、MCM-49、MCM-56和丝光沸石的一种或多种,改性元素包括磷、镧、铈、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银、镉、锆、钼、钨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改性时所用金属盐为上述选定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草酸盐、磷酸盐、氯化物或相应的铵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44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关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下一篇:弹性波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