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散热方法以及通信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4609.2 | 申请日: | 201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冯踏青;洪宇平;林辉;彭锋;张运辉;吴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8F1/32;F28F9/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器 散热 方法 以及 通信 设备 | ||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隔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设有第一风扇单元和第一组散热细管;所述第二风道设有第二风扇单元和第二组散热细管;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上端通过蒸汽汇流管与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下端通过液体汇流管与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所述蒸汽汇流管、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和所述液体汇流管形成封闭管路;所述封闭管路内充有遇热汽化的液体,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之间设有散热片,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之间设有散热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汇流管包括第一上汇流管和第二上汇流管,所述第一上汇流管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上汇流管连通;
所述液体汇流管包括第一下汇流管和第二下汇流管,所述第一下汇流管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下汇流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上汇流管连通,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下汇流管连通;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上汇流管连通,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下汇流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上汇流管不低于所述第一上汇流管,所述第二下汇流管不低于所述第一下汇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之间的散热片和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之间的散热片为波纹状散热片或锯齿状散热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和/或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为扁平状的散热细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遇热汽化的液体为氨或丙酮或R134A制冷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单元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单元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扇单元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出风口,并且反之,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第一进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扇单元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并且反之,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或所述第二进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上端不低于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上端,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下端不低于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沿重力方向的下端。
12.一种热交换器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设备内的空气在第一风扇单元的作用下流经第一风道,通信设备外的空气在第二风扇单元的作用下流经第二风道,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相互隔离;
流经所述第一风道的通信设备内的空气与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中的液体热交换,使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中的液体吸热蒸发成蒸汽,所述蒸汽沿蒸汽汇流管流经到第二组散热细管;
流经所述第二风道的通信设备外的空气与流经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的蒸汽热交换,使流经所述第二组散热细管的蒸汽变为液体,通过液体汇流管流入所述第一组散热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46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