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酵床生态养猪中的发酵床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4778.6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1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戴网成;沈晓昆;陈连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天成畜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1/015 | 分类号: | A01K1/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生态 养猪 中的 技术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发酵床养猪技术的一种,特别是一种发酵床生态养猪中的发酵床技术。
背景技术:发酵床养猪是近年从日本、韩国等地处亚寒带地区国家引进的一项新兴养猪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益生菌资源,将微生物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用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可以做到粪尿零排放,改善养殖环境,降低猪的疾病发生率,增进动物福利,提高效益,使养殖业更好地纳入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推动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如何引进消化日本、韩国的现有发酵床养猪技术,并创造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酵床生态养猪新技术,是国内养猪业研究的新课题。其中,发酵床技术是关键的核心技术。它关系到发酵床养猪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了发酵床养猪的成本控制。国内进行发酵床养猪试验的众多试点单位中,由于没有研究并掌握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发酵床技术,往往出现发酵床烂床、死床,致使发酵床养猪试验失败;还有的试点单位因此而养猪成本上升,利润急剧下降,甚至亏损而难以为继。由此可见,研究设计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发酵床技术,使之不出现发酵床烂床、死床现象,又较好地降低了养猪成本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发酵床技术,使之不出现发酵床烂床、死床现象,又较好地降低了养猪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酵床生态养猪中的发酵床技术,其特征是包括有:
1、发酵床建造技术:发酵床建造位置位于猪舍内南沿墙墙根处,深度70-90cm,地下水位较低地区采用底部高于地面的地上式,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采用底部低于地面的半地下式;
2、发酵床制作技术:发酵床制作采用重量百分比90-95%的原木屑、5-10%的未污染过的本地泥土、0.3%的大粒原海盐加水混合均匀成垫料,垫料内相对湿度63-67%,垫料形成的发酵床床面与地面相齐,然后加入其重量按每平方米床面0.5Kg的土著菌菌种,充分搅拌均匀后经5-7天发酵即成;
3、发酵床管理技术:发酵床使用过程中经猪的踩踏,垫料形成的发酵床床面下降至低于地面20-30cm时及时添加原木屑,使其与地面相近,垫料内相对湿度低于63%时喷洒浓度为五百万分之一的植物营养液加以调接,猪粪便堆积时及时播洒分散或用垫料搅拌均匀后埋入垫料中下层;
4、发酵床复用技术:出猪空栏后,将发酵床垫料上下翻动、堆集,并用塑料薄膜复盖密封,任其发酵5-7天后,再加入按每平方米床面0.5Kg的土著菌菌种及用于调接垫料内相对湿度达63-67%的浓度为五百万分之一的植物营养液,再让其发酵5-7天后即可进下一批次进猪使用。
所述的植物营养液的配制系在早晨露水未干时,采集抗逆性强、耐寒性好、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植物之鲜嫩部分,如旱芹,艾蒿,山芋藤,空心菜的茎尖,撒上重量为植物之鲜嫩部分采集重量一半的老红糖,均匀拌和后放入小口陶缸内并用火纸封口,环境温度20℃时,经5-7天即成。
所述的土著菌菌种中的土著菌是指采集于自然界中可分解猪的排泄物的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在当地野外充分腐熟的植物茎叶贴近地表处采集的菌种,如阔叶林、竹林的腐叶堆积的地表处,经真菌类培育的常规方法扩繁得到土著菌菌种,采集土著菌菌落后,用重量比为3∶2的米糠与浓度五百万分之一的植物营养液拌匀,平摊在能遮阳挡雨的平整土地上,环境温度20℃时,厚度5-7cm,上面复盖草苫、稻草或麻袋再淋上适量浓度五百万分之一的植物营养液,经3-5天发酵,目测菌丝长满,即成土著菌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天成畜禽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天成畜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47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