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节能真空烤箱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6480.9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9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信宇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节能 真空 烤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烤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制作锂电池领域中的新型节能真空烤箱。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出现有各种各样的用于烘烤锂电池的真空烤箱,其大部分真空烤箱包括烤箱主体、安装于烤箱主体内部的工作箱体1、形成于工作箱体1外围的外通道2以及设置于外通道2上的热动力源。因所述的热动力源是由与外通道2连接的风机3以及安装于风机3一端的定温加热箱4构成外部环绕式的热风循环方式,烘烤定温加热或散热时,该种热风循环方式容易使工作箱体1的内壁周边的热量与工作箱体1中央的热量传递不均的现象,使得内壁周边的温度高,而中央的温度低,导致工作箱体1内部的温度差不均衡。这种由加热气体,然后再用加热后的气体加热工作箱体外壁,再由外壁加热工作箱体内的气体,工作箱体内的热气再加热被加热物体的方式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衡,热量损失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使工作箱体的内部长期处于温度差均衡状态的新型节能真空烤箱。
本新型节能真空烤箱可提高在真空状态下的工作箱体内部的温度传递速度及提高热量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新型节能真空烤箱,包括安装于烤箱主体内部的工作箱体以及设置于工作箱体外的用于对工作箱体外壁散热进行热量补充的外围热风循环装置,工作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存储、加热传递介质的恒温调节均衡装置。
所述的恒温调节均衡装置包括与工作箱体连接一起的真空管道、安装于真空管道上的用于控制传递介质流量的控制阀以及安装于真空管道上的位于控制阀输入端的恒温调节箱。
所述的恒温调节均衡装置包括与工作箱体连接一起的真空管道、安装于真空管道上的用于控制传递介质流量的控制阀、安装于真空管道上的位于控制阀输入端的传递介质存储箱以及与传递介质存储箱两端双向连接导通的恒温调节箱。
所述的恒温调节箱包括贮能箱和安装于贮能箱内的加热装置。
所述的加热装置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传递介质的发热管。
所述的工作箱体上还设置有另一真空管道,并且所述另一真空管道外接可对工作箱体内部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装置。
所述的恒温调节均衡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注入传递介质的注入管道,所述注入管道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
所述的传递介质为:空气或者对加热物质无害的气体、水以及油类等对加热物质无害的液体。
所述的工作箱体是由封闭的矩形或圆形箱体构成的。
所述的工作箱体外还设置有用于对工作箱体外壁散热进行热量补充的外围热风循环通道,所述外围热风循环通道可通过外置的热源和热动力源加热工作箱体外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节能真空烤箱,因其工作箱体上设置有恒温调节均衡装置,同时设有用于对工作箱体外壁散热进行热量补充的外围热风循环装置。工作时利用恒温调节箱对传递介质进行加热,使得其形成热传递介质,并存储于贮能箱或传递介质存储箱内部;当工作箱体内抽真空完毕后,热传递介质通过真空管道释放于工作箱体内,使得工作箱体内部的温度迅速升高到设定的温度,同时,外围热风循环对箱体外壁的热量散失补充热量。这种将物体内部抽成真空用热气来补充对物体内部进行加热的渗透式加热方式,使被烘烤物体迅速升温,温度更均匀,不会出现局部高温,从而不会出现物体因温度不均匀而产生内应力使被烤物体固有特性受到破坏的现象;热量由加热空气直接传递给被烤物,减少了热量传递环节,不会因热量传递环节过多而使热量大量流失,提高热量利用率。另外,本发明还具有操作简便合理以及提高热量的利用效率的优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真空烤箱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新型节能真空烤箱方案1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方案1拓展方案结构图。
图4本发明新型节能真空烤箱方案2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信宇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宇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64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