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反应器中合成石油磺酸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6998.2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5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文;袁权;焦凤军;赵玉潮;李恒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309/62 | 分类号: | C07C309/62;C07C303/32;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器 合成石油 磺酸盐 方法 | ||
1.一种微反应器中合成石油磺酸盐的方法,所述微反应器集交互叠加的微混合通道板与微换热通道板于一体;所述微反应器还包含与微混合通道相连通的两个反应物料进料口、一个反应产物出口,以及与微换热通道相通的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合成石油磺酸盐在两个连续微反应器中进行,其特征在于:
第一微反应器以180~550℃馏分段的馏分油为原料,液相SO3为磺化剂,在设定浓度、比例及空速条件下,进行连续磺化反应制备石油磺酸,调节第一微反应器中的微换热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温度和流量控制磺化反应温度;
在第一微反应器中所生成的石油磺酸流入第二微反应器中,并与中和剂碱液(如:氨水)反应生成石油磺酸盐,调节第二微反应器中的微换热通道内的冷却介质温度和流量控制中和反应温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反应器、第二微反应器后分别串接微通道换热器;在第一微反应器中所生成的石油磺酸经由微通道换热器换热后流入第二微反应器中以碱液中和生成石油磺酸盐,石油磺酸盐经由微通道换热器换热后流出,进入脱水、分盐及脱溶剂工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O3与馏分油的质量比为(0.1~0.5)∶1。
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180-370℃馏分段的馏分油为原料时,原料油中可添加或不添加溶剂;原料选自>370-550℃的馏分油时,原料油中加溶剂混合;溶剂与馏分油的质量比为0~2∶1;液相SO3可用溶剂混合,溶剂与SO3的质量比为0~3∶1;SO3与馏分油的质量比为(0.2~0.35)∶1。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原料油选自>370-550℃的馏分油时,溶剂与馏分油的质量比为1∶2~2∶1;磺化剂液相SO3与被磺化物馏分油使用相同有机溶剂溶解。
6.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O3与馏分油的质量比为(0.2~0.27)∶1。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微反应器中中和剂碱液与第一微反应器所制备的石油磺酸(混合物)的质量比或质量流量比为(0.05-0.3)∶1,第二微反应器所得中和液pH值7-9。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磺化反应或中和反应温度为0~80℃、优选反应温度为20~60℃,以常温水作为热交换介质调控;磺化反应或中和反应液时空速为100~100000h-1,优选值为5000~20000h-1;微反应器及微通道换热器中换热通道内的空速为反应空速的10%或10%以上。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微反应器的通道特征尺寸为100-1000μm,优选100-500μm,且该微反应器的传热系数大于2500W·m-2·K-1。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平板投影方向上,微混合通道围成的区域处于其相邻的微换热通道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磺化反应和中和反应过程采取并流或错流的反应-换热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69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