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油墨连接料以及含有该连接料的油墨产品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7218.6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4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朱秀清;姚磊;于殿宇;颜国栋;孙树坤;富校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9D11/06 | 分类号: | C09D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余光军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油墨 连接 以及 含有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墨连接料以及含有该连接料的油墨,尤其涉及一种大豆油墨连接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所制备得到的连接料产品,本发明还涉及含有连接料的油墨产品,本发明属于环保油墨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油墨中,一般含有30%-60%的石油系矿物油(属有机溶剂,含芳烃)。当印刷时,油墨的干燥需要挥发这些矿物油,会释放出大量有机溶剂,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传统油墨是由颜料(包括有色颜料和填充料)、连结料、矿物油、助剂等物质组成,其中连接料占整个油墨组成的80%以上,传统连接料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石油系矿物油(含苯环、芳烃等),使油墨中包含大量有毒性挥发物VOC(Volatile Organic Chemical),无论对生产工人的健康、产品使用者的健康、自然环境等都将带来严重隐患,在现今的环境保护中对VOC排放的有效控制已是各个国家以及各行各业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国油墨市场年平均消费近50亿人民币,所以开发环保型油墨意义重大(毕艳兰,油脂化学(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7-66;冯光柱,油脂化工产品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1-64;施一鸣,环保型大豆油墨的研制[J].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Sevim z.Erhan,Marvin O.Bagby,Vegetable-oil-basedprinting ink formulation and degradation[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Volume1995:237-246;Anne Blayo,Alessandro Gandini,Jean-Francois Le Nest,Chemical and rh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some vegetable oils derivativescommonly used in printing inks[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Volume 2001:155-167;[J].Carbohydrate Polymers,1991,15:243-245)。
开发环保油墨重点是解决油墨中含VOC物质的替换问题,而传统油墨中大部分含VOC的物质都又都包含在连接料的生产过程中,所以研制新型油墨连接料是解决开发环保油墨的根本。
大豆油油墨是指用大豆油置换油墨中部分石油系矿物油的环保油墨,其颜料与树脂成份和普通油墨一样。由于大豆油油墨大量地替代了具有挥发性的石油系溶剂,而本身又为绿色的天然植物油,所以将减少造成大气污染因素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释放,同时其化学诱导物无毒性,且极有利于印刷业环境与健康安全中的自然降解问题,(扬志钢,2002;丁一,2000;孙臣、齐成,2004;G H Hutchinson2002;)因此随着中国环保法规的完善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大豆油油墨将很快在中国得到普及。
大豆油墨是将传统油墨配方中20%-50%的的矿物油替代为自然环保的大豆油,从而使油墨中的VOC含量由原来的30%-60%降低到5%-15%,达到环保要求,通过一定方法改变大豆油各种理化性质,使其与连接料相似或接近从而达到替代目的,热聚合改性大豆油使其黏度值接近传统连接料黏度的理化指标值是解决替代问题的关键之一(周震,凌云星等.油墨研发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6;胡志鹏,大豆油墨:未来环保油墨的主角[J].中国包装,2007,2(3):39-63;王晓飞,前景看好的大豆油墨[J].印刷世界,2007,10(5):20-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未经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7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