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灯具及其路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7398.8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7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毛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有强 |
主分类号: | F21V7/10 | 分类号: | F21V7/10;F21S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灯具 及其 路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应用于路灯、隧道灯等场合的节能灯具及其包含该种节能灯具的路灯系统,属于照明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路灯,当路面较宽的情况下,通常是在一个外壳内设置两个反光腔,而这两个反光腔通常是沿道路的宽度方向排列,即其中一个反光腔较靠近道路的路旁,另一个反光腔较靠近路中,从而达到较宽路面的照明目的。但上述路灯存在如下问题:其一,路灯功耗很大,但道路同一侧相邻两路灯之间的地面亮度均匀度基本没有提高,越接近路灯下方的位置越亮,而两路灯正中的位置相对很暗;其二,若要进一步提高均匀度,则势必要缩短相邻两灯杆之间的距离,但这种情况下虽然相邻路灯之间亮度能得到提高,但靠近或正对路灯正下方位置的路面其亮度过大,从而造成了浪费,并加大了投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路灯照明不均匀,功耗过高问题,提供了一种照明均匀,功耗较低的可以应用于路灯、隧道灯等场合的节能灯具及其包含该种灯具的路灯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形成有凹腔的外壳,凹腔的下侧形成开口,凹腔的开口处设有透光玻璃,所述外壳的凹腔内设有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所述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均下部开口,其中第一反光腔位于外壳内左侧并自上而下朝左侧倾斜,所述第二反光腔位于外壳内右侧并自上而下朝右侧倾斜。本发明的节能路灯灯具的外壳内设置并排设置的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而将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分别自上而下向左侧倾斜和自上而下向右侧倾斜,从而使位于左侧的第一反光腔反射出的光圈向左侧拉长,而使位于右侧的第二反光腔反射出的光线光圈向右侧拉长,即将每个灯具的照射范围沿道路延伸方向拉长,从而使相邻路灯之间的路面能被均匀地照明,并具备较大的照明范围,而靠近或正对灯具正下方的位置则由第一反光腔射出的光线和第二反光腔射出的光线共同照明也能被均匀的照亮,从而使整个路面的亮度更为均匀,可进一步提高驾车的安全性;而路灯照明的更重要的安全指标是亮度均匀度,亮度均匀度的提高意味着平均亮度可适当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在新建道路路灯照明项目中,采用本发明,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在达到原有技术路灯照明参数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灯杆高度,减小光源功率或可采用的方法之二是加大灯杆间距,减少总灯杆数量,达到减少投资和减少总光源功率,实现节能目的。而本发明考虑到道路照明的眩光控制要求,更适合选用低眩光的发光面积大的光源与之配套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凹腔内设有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反光罩和第二反光罩,所述第一反光腔形成在第一反光罩内,所述第二反光腔形成在第二反光罩内。其中,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既可以分别形成在与外壳分体的第一反光罩和与外壳分体的第二反光罩内,该种结构可便于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作为反光面的内表的加工,从而提高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的反射效果。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反光腔和第二反光腔直接一体形成在外壳的凹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反光腔包括第一主反光部和形成在第一主反光部下缘四周的第一安装凸缘,所述第一主反光部由第一对称部和与第一对称部一体的第一非对称部构成,所述第一非对称部位于第一对称部的左下侧,所述第一对称部以第一对称面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对称面自上而下向左侧倾斜;所述第二反光腔包括第二主反光部和形成在第二主反光部下缘四周的第二安装凸缘,所述第二主反光部由第二对称部和与第二对称部一体的第二非对称部构成,所述第二非对称部位于第二对称部的右下侧,所述第二对称部以第二对称面呈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对称面自上而下向右侧倾斜。其中,透光玻璃包括第一透光玻璃和第二透光玻璃,第一透光玻璃安装在第一反光腔的第一安装凸缘内,第二透光玻璃安装在第二反光腔的第二安装凸缘内,从而分别使第一反光腔反射的光线和第二反光腔反射的光线能更好地射出灯具外进而照射在地面上;其中第一主反光部的第一对称部可以较好地对位于第一反光腔内的光源产生的光线反射出第一反光腔,而第一非对称部则可将第一反光腔内的光源产生的光线发射至合理的照明区域内,防止光线投射入空中而浪费,从而较好地保证地面的照明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对称面与竖直面的夹角及第二对称面与竖直面的夹角均为5°-30°。其中,将第一对称面与竖直面的夹角及第二对称面与竖直面的夹角控制在合理的角度范围内,可使灯具及能具有较大的照明范围,有能较好地保证对地面照明的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有强,未经毛有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73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模块和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 下一篇:一种静电放电防护器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