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7707.1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恩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恩怡 |
主分类号: | E21B6/00 | 分类号: | E21B6/00;E21B6/08;E02D5/3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8003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陆地、水上、桥梁,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桩成孔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即可以钻孔,又可以冲孔的两用液压成孔桩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钻孔桩机和冲孔桩机,钻孔桩机只能钻孔,冲孔机只能冲孔。对岩层作业,是重要工程桩嵌岩的必须要求,而旋转钻的钻孔机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因钻头对中、微风化岩层,钻进很慢,且钻头跳动厉害,钻头磨损严重,几乎是无法进行;而冲锤冲孔作业完全可以改变这种状态,冲击作业几乎是所有地层都可以适应,但对土层冲击作业时,成孔进尺速度远比钻孔速度慢很多。由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存在施工周期长、施工效率低等缺陷。
而且现有技术中无论是钻孔桩机还是冲孔桩机的动力传动都是机械式传动,采用变速箱和传动轴,因此如果要改变速度是要停机换档才能完成,如遇桩孔内有孤石、卵石、岩层,会使系统突然过截,造成传动系统零件损坏,不利于操作施工;冲孔由于机械传动要受到冲锤重量和直径制约,在冲孔时,往往要先冲小孔,再冲大孔,往复多次才可形成,既不能保证孔的质量也不能保证工期。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即可以钻孔又可以冲孔的液压成孔桩机成为必要。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可以钻孔又可以冲孔、并且由液压驱动的两用成孔桩机,以达到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变速操作麻烦和零件损坏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桩机,包括底盘和与底盘相接的塔架,其中所述塔架包括塔架底座和塔架顶部,其中,
所述桩机还包括用于钻孔的钻孔设备和用于冲孔的冲孔设备;
所述钻孔设备包括钻孔传动装置和钻孔钻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钻孔转盘装置,其中所述钻孔转盘装置包括由液压驱动的、可伸缩的钻孔转盘;
所述冲孔设备包括冲孔传动装置和冲孔钻具;还包括设置在塔架上的横梁和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滑轮组;所述横梁分为前部活动横梁和后部固定横梁,所述前部活动横梁与所述后部固定横梁相铰接,所述前部活动横梁可绕其与所述后部横梁的交点旋转;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活动横梁上的前导向滑轮和设置在所述后部固定横梁上的后导向滑轮;
其中所述冲孔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塔架底座上的用于顶升所述冲孔传动装置中的冲孔钢索上下移动的液压顶升装置。
该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意效果为:通过在底盘上设置钻孔设备和冲孔设备,来实现一台施工机器即可以实现钻孔又可以实现冲孔的目的;由于该横梁分为前半部活动横梁和后半部固定横梁,并且前半部活动横梁与后半部固定横梁相铰接,所以该前半部活动横梁可以绕着交点摆动,在钻孔时,为了避免与钻孔装置相碰,将该前半部活动横梁绕交点摆起,大约与水平方向上成90°夹角,该钻孔设备通过钻孔传动装置将钻孔钻具连接到指定位置,再将可伸缩的钻孔转盘装置推出底盘前方与钻具连接,通过液压驱动装置驱动钻孔转盘旋转从而带动钻头旋转,实现钻孔;之后将专控转盘缩到底盘中央,同时将前半部横梁水平放置起到对冲孔钢索定位导向的作用,并通过冲孔传动装置将冲孔钻具带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顶升装置顶升该传动装置,使其上升然后迅速下降,使冲孔钻具依靠自身重力冲孔。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期间;并且由于其驱动装置都采用的液压驱动,因此对钻机调速不需要停机换挡,对冲孔机也不受冲锤的重量的限制,采用液压驱动,就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转盘装置还包括伸缩油缸和连接在所述钻孔转盘和所述伸缩油缸之间的伸缩活塞杆;
所述钻孔转盘装置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所述钻孔转盘旋转的转盘油马达;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两条水平导轨,所述钻孔转盘通过所述导轨与所述底盘相连接。
该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在钻孔时,通过伸缩油缸将钻孔转盘沿着水平导轨推到前方与钻头相接,通过油马达驱动进行钻孔;钻孔结束时,通过伸缩油缸将钻孔转盘拉回底盘中央为下一步冲孔做准备。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由两块型钢组成,所述两块型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液压顶升装置包括顶升油缸、顶升活塞杆和顶升滑轮,其中所述顶升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顶升油缸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顶升滑轮;
其中所述顶升滑轮位于所述横梁的间隙内并可沿着所述间隙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恩怡,未经李恩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7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