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架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7942.9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贾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秉成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B62D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架连接结构,属于汽车连接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的骨架大部分为矩形钢管结构,钢管的连接均为焊接,钢骨架车身重量要比铝骨架的重1/5左右,一个12米长的普通钢骨架大客车大概有14.5吨重,而同样12米长的铝骨架大客车大概有11.5吨重,自重就差3吨。特别是新能源客车,电池重量就有2.5-4吨重,钢骨架大客车除去电池和自身重量,载客能力就很小了。因此,铝骨架车身是客车制造的一种全新技术发展趋势,然而当车身骨架改为铝型材后,由于焊接会造成应力集中,产生裂纹,需要发明设计一种有效地连接结构,以使铝骨架车身连接安全牢固,使用寿命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架连接结构,以使铝车身的连接不至出现裂纹,连接安全牢固,承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架连接结构,包括侧窗纵梁、立柱、加强梁、顶盖纵梁和顶盖横梁,所述侧窗纵梁通过中角码与立柱铆接,所述侧窗纵梁与加强梁下部铆接,所述立柱与加强梁铆接,所述加强梁的上部通过大角码与顶盖横梁铆接,所述顶盖纵梁与顶盖横梁通过中角码铆接,该车架连接结构由铝合金或镁合金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制成的连接结构,达到钢材同样或类似的强度情况下减轻重量接近一半的效果,使车身重量大大减轻,强度却没有下降,降低了制造和运营成本,使用寿命长,更加节能环保,公开号为US6598923B2、US2072804A的对比文件,及对比文件3(《客车车身轻量化技术探讨》,李阳,客车技术与研究,1,2009-2-28,23-25),均没有公开“达到钢材同样或类似的强度情况下减轻重量接近一半的效果,强度却没有下降”这一技术特征;通过铆接连接,避免了采用焊接方式造成的应力集中,连接牢固,不会出现裂纹;立柱之间采用加强纵梁进行相互连接,使得车体顶部不易扭曲变形,加强了在车体沿加强纵梁方向的抗冲击能力,并且使车体不易扭曲变形;顶盖横梁之间用顶盖纵梁进行连接,使车顶沿顶盖纵梁方向更加稳固,并进一步增强了顶盖向车体上部的支撑;顶盖横梁和顶盖纵梁间采用中角码进行铆接,使得顶盖横梁和顶盖纵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公开号为US6378444B2的对比文件4,没有公开“顶盖横梁和顶盖纵梁间采用中角码进行铆接”这一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立柱与加强梁及大角码铆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立柱、大角码和顶盖横梁连为一体,大角码稍大于90°的角度,使得顶盖横梁的受力易于传递给立柱,大大加强了顶盖的抗冲击能力。
进一步,所述铆接为环槽铆钉铆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普通铆钉铆接或自钻铆接一般是钢制或铝制的抽芯铆钉,铆接力小,强度低,造成连接可靠性低、特别是在交变载荷、冲击工况下很容易发生松动,不能适应客车的铆接要求;环槽铆钉有“一次紧固,永不松动”的特性,抗震性好、防渗性强、联接强度高,可有效防止构件在震动时的松脱,关于这一技术特征现有技术及对比文件均未公开。
进一步,所述侧窗纵梁的本体为横截面呈U型的部件,该U型截面的两侧分别为第一、第二侧边,该U型截面的底部为底边,所述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平行,所述底边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呈相对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加厚的横截面呈U型的铝合金或镁合金制成的车架部件作用于车身,代替现有的矩形钢管结构的车身,达到钢材同样或类似的强度情况下减轻重量接近一半的效果,这样组合后的车身,重量大大减轻,强度却没有下降,制造和运营成本降低,更加节能环保,而公对比文件1、2及对比文件3均没有公开通过U结构和加厚的壁,达到钢材同样或类似的强度情况下减轻重量接近一半的效果,这样组合后的车身,重量大大减轻,强度却没有下降;并且能够适应车身不同部位的安装,而且不容易生锈,使用长久。
进一步,所述底边与立柱铆接,所述第一侧边与加强梁铆接。
进一步,所述立柱、顶盖纵梁和顶盖横梁的本体为方形中空管状结构的部件,所述方形中空管状结构的一个管壁向两侧延展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秉成,未经贾秉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7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