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8370.6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9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晋辉;武露;宋扬;杨红卫;吕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6 | 分类号: | H04L1/0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确定 预编 矩阵 方法 相应 通信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天线技术,尤其涉及多天线技术中的预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目前业内商定的LTE-A第10版(Rel-10)标准,子带预编码由两个预编码矩阵组成,其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对应于宽带和/或长时信道特性,该矩阵记为W1;而另一个预编码矩阵对应于频率选择和/或短时信道特性,该矩阵记为W2。基站通过用户设备的长时宽带反馈确定W1,并通过用户设备的短时窄带反馈确定W2。
对于紧邻地设置的多天线来说,预编码方案可以考虑紧邻带来的天线相关特性,从而简化预编码方案的设计。业内目前已经对紧邻设置的、相同极化的ULA天线的预编码码本进行了商讨。对于紧邻设置的、交叉极化的CLA天线的预编码来说,在R1-103026中,三星公司提出了一种方案,其中W1是一个M×r的矩阵,W2是一个的M×M矩阵;在R1-101742中,爱立信公司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其中W1是一个M×2的矩阵,W2是一个的2×r矩阵,其中M是天线的数量,r是数据流的个数。这两种方案在MU-MIMO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例如数据吞吐量都差强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一种新的码本的预编码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好的数据吞吐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用于子带预编码的预 编码矩阵的方法,其中,发射机具有两组交叉极化的天线,该两组极化方向不同的天线的信道矢量为H1和H2,该些天线紧邻地设置,M是发射天线的数量,r是数据流的个数,该两组天线的信道矢量H1和H2满足以下复数关系:
H2=βejδH1
其中,β是两个信道矢量的复数关系的幅度,δ是两个信道矢量的复数关系的角度;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长时信道相关信息,确定最优的维度为M×M的第一矩阵W1,该第一矩阵对应于宽带和/或长时信道特性,第一矩阵W1选择自以下第一码本:
其中,R为H1的发送空间相关矩阵的近似,v1是由DFT向量近似的H1的发送空间相关矩阵的主特征向量v1=[1,e-jθ,...,e-j(M/2-1)θ],θ是DFT向量相邻两项的角度差;
-将第一矩阵W1与第二码本中的、维度为M×r的每一个第二矩阵W2相乘,得到多个候选的预编码矩阵,该第二矩阵W2对应于频率选择和/或短时信道特性,第二矩阵W2选择自以下第二码本,:
W2=(W21,W22,...W2r),
其中,W2i是w2的第i列,令 W2i的第n个元素为1,第n+M/2个元素当mod(i,2)=1时为βejδ,当mod(i,2)=0时为1/βe-jδ,其他元素全为零;
-根据短时信道状态信息,基于预定规则,从多个候选的预编码矩阵中选择一个最优的预编码矩阵,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预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83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多剂量注射装置的药物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调心自力型触指导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