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内胎工程机械斜交巨型轮胎的胎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9610.4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0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卢庆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5/00 | 分类号: | B60C15/00;B60C5/12;B29D30/0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胎 工程机械 巨型 轮胎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结构,具体为一种无内胎工程机械斜交巨型轮胎的胎圈结构。
(二)背景技术:
无内胎工程机械斜交巨胎的胎圈处布置有三个以上钢丝圈,由于每个钢丝圈都需要分别反包,因此这种斜交巨胎使用的帘布层数较多,如果在斜交巨胎的钢丝圈底部采用外层帘布全正包的生产技术,则帘布的正包端头将全部处在胎趾处,这种轮胎在使用过程中胎里气体易从胎趾处的帘布端头渗漏出去,且还造成1#钢丝圈底部材料过多,受力不均。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0710048464.X的《无内胎斜交轮胎》发明专利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胎踵处设置子口包布,在胎趾处设置胎趾包布,还设置将子口包布和胎趾包布全覆盖的封口胶条。所述发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胎里气体从胎趾处的帘布端头渗漏问题,但由于封口胶条的端头仍然存在,因此未能从根本上阻止胎里气体的渗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无内胎工程机械斜交巨型轮胎的胎圈结构,彻底解决钢丝圈底部材料受力不均、胎圈底部易漏气的问题。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无内胎工程机械斜交巨型轮胎的胎圈结构,包括胎趾与胎踵之间设置的多个钢丝圈(自内向外分别为1#、2#、3#钢丝圈),多个钢丝圈分别由对应的帘布筒(分别为1#、2#、3#帘布筒)端部反包,外层帘布筒的端部在反包后的钢丝圈底部进行自胎踵向胎趾方向的正包,所不同的是在所述1#帘布筒内增设里层帘布筒,里层帘布筒的端部在外层帘布筒的正包层底部进行自胎趾向胎踵方向的反包,将胎趾处的正包层端头包裹其中,从而使外层帘布筒正包端部的端头不直接裸露在胎趾处。所述里层帘布筒反包端部的端头伸至胎踵边缘。
所述外层帘布筒正包端部的端头伸至里层帘布筒边处。
在成型机上操作时,反包前的里层帘布筒的反包端部是埋设在成型机头内,从而不影响对钢丝圈的逐一反包和对钢丝圈整体的正包。
所述钢丝圈的数量一般设置三个以上。
通常使用四个钢丝圈。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无内胎工程机械斜交巨型轮胎的胎圈结构采用里层帘布筒对外层帘布筒的正包层进行反包,既解决了钢圈底部材料的受力均匀问题,又防止了外层帘布筒的正包端头裸露在胎趾处,避免轮胎在使用中的气体泄漏。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里层帘布筒;2、外层帘布筒;3、1#帘布筒;4、2#帘布筒;5、3#帘布筒;6、4#帘布筒;7、1#钢丝圈;8、2#钢丝圈;9、3#钢丝圈;10、4#钢丝圈。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无内胎工程机械斜交巨型轮胎的胎圈结构包括在胎趾与胎踵之间设置的4个钢丝圈,分别为1#、2#、3#和4#钢丝圈7、8、9、10,对应于各钢丝圈,有1#、2#、3#和4#帘布筒3、4、5、6的端部分别对1#、2#、3#和4#钢丝圈7、8、9、10进行反包,1#帘布筒3内设有里层帘布筒1,里层帘布筒1的端部埋设于成型机头内,4#帘布筒6外设有外层帘布筒2,如图1所示。
外层帘布筒2的端部自胎踵——胎趾方向对反包后的钢丝圈底部进行正包,其正包端头抵至里层帘布筒1边处,把多余的布筒边端切割平整;然后里层帘布筒1的端部自胎趾——胎踵方向对外层帘布筒2的正包端部进行反包,里层帘布筒1的反包端头至胎踵处,再将多余的布筒边端切割平整,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96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