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塔底为锥形的锅炉烟气脱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0129.7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4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频;张纯来;任杰;崔海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紫光威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锅炉 烟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底为锥形的锅炉烟气脱硫装置,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氨法脱硫大部分是沿用钙法、镁法等脱硫工艺,只考虑脱硫,不考虑回收率问题,因此,氨回收率问题都没能彻底解决。如果氨回收率和产品(NH4)2SO4回收率达到98%以上,氨法脱硫就是目前最好的脱硫工艺。
虽然氨法与钙法、镁法都是酸碱中和的湿法脱硫工艺,但氨法与钙法、镁法是有很大差距的。氨法脱硫的产品硫酸铵的溶解度很大,在60℃时,溶解度为84g/100gH2O,因此不能向外排放回收液,并且要控制好系统水平衡,否则会严重影响回收率。而钙法脱硫由于CaSO4的溶解度很小,不需要严格控制系统的水平衡,也可得到产品,而且产品CaSO4的利用价值低,因此产品回收率不是很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塔底为锥形的锅炉烟气脱硫装置,改变已有锅炉烟气脱硫装置的结构,以提高锅炉烟气中有用产品的回收率,并减少锅炉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提出的塔底为锥形的锅炉烟气脱硫装置为塔形,塔体内自塔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除雾器和喷淋层,塔体内下部为储液池;所述的喷淋层与储液池之间的塔体壁上设有烟气入口;储液池内设有上曝气管和下曝气管。
本发明提出的塔底为锥形的锅炉烟气脱硫装置,其优点是在塔底采用锥形,取消了已有结构中产生扰动的系统,因此减小了循环泵的磨损。在吸收过程中,浆液饱和后,(NH4)2SO4结晶不断析出,生成的颗粒悬浮在吸收液中也不断长大,当颗粒长大到一定程度,就沉降到锥部,经排出泵送入旋流器,因此循环泵入口处没有较大固体颗粒,从而减少了循环泵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塔底为锥形的锅炉烟气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是塔顶,2是除雾器,3是喷淋层,4是烟气入口,5是上曝气管,6是下曝气管,7是溶液出口,8是储液池。图中箭头为烟气运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塔底为锥形的锅炉烟气脱硫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脱硫装置为塔形,塔体内自塔顶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除雾器2和喷淋层3,塔体内下部为储液池8。喷淋层3与储液池8之间的塔体壁上设有烟气入口4。储液池8内设有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6。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脱硫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锅炉引风机(或脱硫增压风机)来的烟气,经换热降温至100℃左右后从烟气入口4进入脱硫塔,并由下至上经喷淋层3中的三层喷淋,喷淋层的喷头中喷出的氨水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铵。脱硫后的烟气经除雾器2除雾后经塔顶1进入烟囱排放。喷淋层下方吸收形成的亚硫酸铵在吸收塔底部的储液池中氧化成硫酸铵溶液。
本发明的烟气脱硫塔塔底的储液池8的底部采用锥形,并取消了已有脱硫塔中的扰动系统,而是在储液池8中增设了上曝气管5和下曝气管6,以强化亚硫酸铵氧化成硫酸铵的氧化反应。溶液饱和后,溶液中的(NH4)2SO4结晶不断析出,生成的颗粒悬浮在吸收液中也不断长大,当颗粒长大到一定程度,就沉降到锥部,经排出泵送出。喷淋层3中的氨水喷淋液溶液通过循环泵的作用,与储液池8中的溶液不断循环,由于溶液中的大颗粒已经沉降到锥部,减小了循环泵的磨损。在吸收过程中,,因此循环泵入口处没有较大固体颗粒,使循环泵的入口处也没有较大固体颗粒,从而减少了循环泵的磨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用的除雾气由北京时代泰科净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式生产。也可以使用武汉守望环保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紫光威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紫光威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0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水包烘干工艺
- 下一篇:百草枯·2甲4氯复配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