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吡虫啉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0632.2 | 申请日: | 201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3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强;任玉英;白复芹;冯涵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1/00 | 分类号: | A01N51/00;A01N47/06;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吡虫啉 螺虫乙酯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化学品领域,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以吡虫啉和螺虫乙酯为主要活性组分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通过化学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虫杀螨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防止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虫杀螨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虫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吡虫啉(imidacloprid):(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硝基胍
无色晶体,有微弱气味,熔点143.8℃(晶体形式1)136.4℃(形式2),蒸气压0.2μPa(20℃),密度1.543(20℃),KowlogP=0.57(22℃),溶解度水0.51g/L(20℃),二氯甲烷50-100,异丙醇1-2,甲苯0.5-1,正己烷<0.1(g/L,20℃),pH5-11稳定。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原药外观为白色粉末,无特别气味,制剂外观是具芳香味白色悬浮液。溶点142℃,溶解度(20℃)水33.4mg/L、有机溶剂:乙醇44.0mg/L、正己烷0.055mg/L、甲苯60mg/L、二氯甲烷>600mg/L、丙酮100-120mg/L/乙酸乙酯67mg/L、二甲基亚砜200-300mg/L。分解温度235℃.稳定性较好。是一种新型特窗酸类杀虫剂,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它是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防治对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同时可作为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管理的重要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室内毒力测定实验中惊喜的发现,吡虫啉和螺虫乙酯复配可以大大提高对害虫的活性,同样对吡虫啉单剂和螺虫乙酯单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
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杀虫组合物,它含有吡虫啉和螺虫乙酯,其中吡虫啉和螺虫乙酯的重量比为1∶50~8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中吡虫啉和螺虫乙酯的较优重量比为1∶50~5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中吡虫啉和螺虫乙酯两种有效组分累积所占制剂的重量比为2~8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吡虫啉和螺虫乙酯与助剂、载体等加工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加工成的剂型是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刺吸式害虫,如飞虱、蚜虫、介壳虫、蓟马等刺吸式害虫。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悬浮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吡虫啉 1~80%
螺虫乙酯 1~50%
分散剂 5~20%
防冻剂 0.5~3%
增稠剂 0.1~2%
消泡剂 0.1~0.8%
水 余量
该杀虫组合物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吡虫啉和螺虫乙酯,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吡虫啉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乳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吡虫啉 1~80%
螺虫乙酯 1~50%
乳化剂 3~30%
溶剂 5~15%
稳定剂 2~15%
防冻剂 1~5%
消泡剂 0.1~8%
增稠剂 0.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0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