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级联型换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1725.7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级联 换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中高电压等级的电网和负荷的换流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级联型换流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电、电气化铁路等中高压电网和负荷的发展,对轻型直流输电系统、背靠背型的补偿设备的需求大大增加。中高压换流器是这些补偿设备的关键部件,其拓扑主要包括:器件串联型(如图1所示)和H桥级联型(也称为链式)(如图2所示)。其中,器件串联型换流器易于控制,且多相桥臂可以共用直流侧电容器,便于实现直流输电和背靠背运行,但是器件串联时的动态均压不容易实现,且这种换流器的有效电平数少,输出波形畸变率高,运行效率略低。H桥级联型换流器基于简单单元的级联,有效电平数较多,输出波形畸变率较低,运行效率较高,但是它不允许多相桥臂共用直流侧电容器,不适用于直流输电和背靠背运行。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一种适用于直流输电和背靠背运行,且有效电平数多、输出波形畸变率低的级联型换流器。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级联型换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个换流器桥臂,每一所述换流器桥臂包括串接的第一桥臂单元和第二桥臂单元;所述每一换流器桥臂中的第一、二桥臂单元的串联接点处连接一交流出线,所述第一、二桥臂单元剩下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一直流母线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桥臂单元包括n个串接的B形桥(Mj1),所述第二桥臂单元包括n个串接的B形桥(Mj2),j1=1...n,j2=n+1…2n,n为级联数,n≥1。
每一所述换流器桥臂中的各所述B形桥(Mj1、Mj2)分别包括四电力电子器件(S1~S4)、两电容器(C1、C2),以及一所述X端和一所述Y端;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3)的集电极和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1)的发射极,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4)的集电极,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1)的集电极和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4)的发射极之间串接所述两电容器(C1、C2);所述两电容器(C1、C2)之间的一点通过一导线接在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3)的集电极之间;所述X端连接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1)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2)的集电极的接点,所述Y端连接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3)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力电子器件(S4)的集电极的接点。
所述B形桥(Mj1、Mj2)的XY端口输出0、UC、2UC三种有效电平之一。
所述第一、二桥臂单元的两端、相邻两B形桥(Mj1)的接点和相邻两B形桥(Mj2)的接点中的一处连接一电抗器Li,j1=1...n,j2=n+1…2n,i=1...2n+2。
所述第一、二桥臂单元的两端、相邻两B形桥(Mj1)的接点和相邻两B形桥(Mj2)的接点中的多处连接一电抗器Li,j1=1...n,j2=n+1…2n,i=1...2n+2。
所述第一、二桥臂单元的两端、相邻两B形桥(Mj1)的接点和相邻两B形桥(Mj2)的接点中的每一处连接一电抗器Li,j1=1...n,j2=n+1…2n,i=1...2n+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1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