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签处理和访问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1794.8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9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起;于晨捷;刘万立;马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签 处理 访问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处理和访问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卡相比,RFID系统无须人工干预,且具有阅读速度快、非接触、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基本的RFID系统包括读写器(或阅读器)和标签(又称射频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读写器通过内部的射频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以射频能量的形式存在),当无源标签(又称被动标签)进入读写器内的射频天线工作区域时,利用波束供电原理,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源为无源标签内电路供电,无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响应基站读写器的射频信号,将标签中的信息,如电子产品码(EPC),通过无源标签内置的天线利用载波信号发送给读写器。当有源标签(又称主动标签)进入读写器内的射频天线工作区域时,利用自身电源供电,响应读写器的射频信号,将标签中的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利用载波信号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内的射频天线接收到从无源标签或有源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后,对接收的载波信号进行解调,获得标签中的信息。
在上述RFID系统的工作流程中,读写器只要根据标签的载波频率发送合适频率的射频信号,均可以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因此,目前需要针对RFID系统找到一种能够有效保证标签中信息安全性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处理和访问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标签中信息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一种标签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发卡读写器读取待处理标签的标识;
发卡读写器根据所述标识确定密钥索引和分散因子;
发卡读写器根据所述密钥索引确定对应的内部密钥;
发卡读写器利用所述内部密钥对分散因子进行编码,获得访问密钥,并将所述访问密钥写入标签。
一种标签访问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站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标识;
基站读写器根据所述标识确定密钥索引和分散因子;
基站读写器根据所述密钥索引确定对应的内部密钥;
基站读写器利用所述内部密钥对分散因子进行编码,获得访问密钥,并将所述访问密钥发送给标签;
基站读写器在确定发送给标签的访问密钥与标签存储的访问密钥匹配时,访问所述标签。
一种发卡读写器,该发卡读写器包括:
第一标识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待处理标签的标识;
第一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确定密钥索引和分散因子;
第一内部密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密钥索引确定对应的内部密钥;
第一访问密钥生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内部密钥对分散因子进行编码,获得访问密钥;
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访问密钥写入标签。
一种基站读写器,该基站读写器包括:
第二标识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标签的标识;
第二参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确定密钥索引和分散因子;
第二内部密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密钥索引确定对应的内部密钥;
第二访问密钥生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内部密钥对分散因子进行编码,获得访问密钥;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访问密钥发送给标签;
标签访问模块,用于在确定发送给标签的访问密钥与标签存储的访问密钥匹配时,访问所述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发卡读写器为标签生成访问密钥,使得当基站读写器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之前,标签根据读写器生成的访问密钥对基站读写器进行认证,只允许认证通过的基站读写器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从而提高了标签中信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标签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发卡读写器与PSAM绑定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发卡读写器开机认证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标签访问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发卡读写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基站读写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17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