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色瓢虫人工饲料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2700.9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8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枝;刘随存;孙永明;高洁;胡万银;贾建国;王云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连枝;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0;A23K1/14;A23K1/16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张彩琴;任林芳 |
地址: | 03001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瓢虫 人工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异色瓢虫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色瓢虫人工饲料。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和经济生活迅速发展,“健康”已经成为人们衡量消费品的尺度,这就使得人们对环保绿色无公害产品越来越重视,生物防治这种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治方法,在农、林领域逐渐受到广泛应用与重视。
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就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缺点,这种防治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安全、防治作用持久、产品无残留、对病虫的杀伤特异性强,具有同其他植物保护措施协调配合并能节约能源等优点。特别是,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它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生防事业的发展。必将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有害生物治理中,改变以往的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变为以生物防治、生态控制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生物防治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农、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异色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可称得上是一种“超级杀手”,它能捕食多种蚜虫、蚧虫、木虱、蛾类的卵及小幼虫等,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生物防治中用来防治蚜虫、介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蚜虫,又称腻虫、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是果树、林木、蔬菜及花卉最常见的一种害虫,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寄主杂、繁殖力强、危害极大等特点。蚜虫的防治历来是全世界农林业虫害防治的重要内容,已被列为世界性害虫。国内外研究证明用瓢虫防治蚜虫是一种极好的生物防治链,但在瓢虫的人工室内饲料养殖技术方面仍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在当前开展异色瓢虫的规模化人工饲养繁殖研究技术工作,是进行生物防治蚜虫、介壳虫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效益。
在室内饲养异色瓢虫过程中,因蚜虫虫源短缺及受季节的限制,影响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异色瓢虫,导致翌年生物防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室内饲养异色瓢虫,因蚜虫虫源短缺及受季节的限制,影响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异色瓢虫,导致翌年生物防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异色瓢虫人工饲料,可完全替代蚜虫、介壳虫食物源,使异色瓢虫顺利完成从成虫-卵-幼虫-蛹的整个生活史,并可产生子代,与食用蚜虫、介壳虫的异色瓢虫无明显差异。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异色瓢虫人工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白菜汁25份、研磨成酱状的烤香肠8份、研磨成酱状的黄粉虫8份、氨基酸0.5份、蜂蜜4份。使用时,各原料混合,加20~30℃凉开水53~56份充分搅拌,形成具有营养丰富和香味的土黄色乳胶液体,即本发明所述的饲料。
本发明的机理是根据异色瓢虫喜肉食性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制而成,根据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配制的,适用于室内异色瓢虫的饲养。其中,①烤香肠,现有市场上的烤香肠用粉碎机研磨为酱状,增加异色瓢虫所需要的脂肪;②黄粉虫,研磨为酱状,增加异色瓢虫所需要的食物蛋白;③白菜汁,无病虫害的白菜,常规榨汁方法提取汁,增加异色瓢虫食物中的素菜成分;④蜂蜜,市售蜂蜜即可,提供异色瓢虫所需要的糖分;⑤氨基酸,药店购买的各种品牌的氨基酸软胶囊,补充营养,维持异色瓢虫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机能,以及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⑥凉白开水,起稀释作用。以上原料合理搭配,充分考虑到异色瓢虫的取食特性和生长需要,配方营养丰富、好上口、易吸收、促产卵。异色瓢虫食用后,能完成正常的生活史,交尾产卵期温度23~28℃,湿度30%~60%,平均产卵数32粒。与现有的异形瓢虫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对比如下表1: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连枝;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李连枝;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2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圆锥齿轮限滑差速器
- 下一篇:小比功率单螺杆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