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牙设备和利用该蓝牙设备的音频播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3862.4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6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钟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00;H04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宋教花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牙 设备 利用 音频 播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蓝牙设备、系统和利用该蓝牙设备的音频播放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小型化电子产品的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如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电脑等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无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用户在不干扰别人的情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号,耳机已经成为它们的非常有用的配件。此外,用户使用耳机来聆听这些电子产品播放或接收的声音信号还可以减少周围噪杂的声音(如汽车、火车开动的声音以及周围人群讲话的声音等等)的干扰。
耳机包括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随着蓝牙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无线蓝牙耳机已经受越来越多的人青睐。蓝牙耳机不仅使用方便,可以使用户免受“电线”的牵绊,并且蓝牙耳机辐射低、功耗小,而且没有传输夹角的限制。目前蓝牙耳机包括单声道蓝牙耳机和立体声蓝牙耳机,其中立体声蓝牙耳机可以给用户带来更优越的声音效果。现有的立体声耳机中,一种常规的设计是一个蓝牙模块通过连接线连接两个耳塞,该蓝牙模块从音频信号播放端接收立体声音频信号并分别向预定的左耳塞和右耳塞输出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但这种立体声耳机的两个耳塞之间的连接线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了不方便,并且用户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看清耳塞上的“左”、“右”标识以分辨左耳塞和右耳塞,这无疑耗费了用户的时间。并且这种需要分辨左右耳塞的耳机对于视力不好的人甚至是盲人,显然是不适用的。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两个耳塞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并能自动识别左耳和右耳的耳机,是现有技术中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地识别左右耳、从而能正确的向左右耳提供相应的左右声道的音频信号的蓝牙耳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其包括:轨迹检测单元,其用于在将所述蓝牙耳机向用户耳部安放的过程中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运动轨迹;以及蓝牙模块,其用于向音频播放终端的蓝牙模块发送所述运动轨迹,并接收来自所述音频播放终端的左声道接收指示或右声道接收指示,以及根据所述左声道接收指示或右声道接收指示接收来自所述音频播放终端的相应的左声道音频信号或右声道音频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轨迹检测单元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蓝牙耳机在三维方向上的加速度;以及轨迹计算单元,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加速度计算所述蓝牙耳机的运动轨迹。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轨迹检测单元可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蓝牙耳机在三维方向上的加速度;角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该蓝牙耳机的绕该三维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转动的角速度;以及轨迹计算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和所述角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角速度计算所述蓝牙耳机的运动轨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音频播放终端,其包括:蓝牙模块,其用于从第一蓝牙耳机接收该第一蓝牙耳机的运动轨迹;以及识别单元,其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的运动轨迹与预定的左耳特征轨迹或右耳特征轨迹相比较来识别所述第一蓝牙耳机被安放于用户的左耳还是右耳,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向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发送与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左声道接收指示或右声道接收指示。
根据另一方面,该音频播放终端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左耳特征轨迹和右耳特征轨迹。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识别还用于在所述识别结果为左耳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向第二蓝牙耳机发送右声道接收指示,并在所述识别结果为右耳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向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发送左声道接收指示。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识别单元包括:截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的运动轨迹的尾部开始截取部分的运动轨迹;以及确定单元,用于将截取的运动轨迹与所述预定的左耳特征轨迹或右耳特征轨迹相比较,来识别所述第一蓝牙耳机被安放于用户的左耳还是右耳,并将识别结果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3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