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架零件焊接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3960.8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9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代常建;何志毅;冯小红;王建国;姬琪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5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零件 焊接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摩托车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摩托车焊接时可对零部件进行压紧定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摩托车焊接部件已发展成典型的全焊接结构。为了确保焊接件尺寸满足产品要求,必须用焊接夹具对重要的零部件进行压紧定位后方可实施焊接,焊接夹具通常的压紧机构有手动压紧机构、螺旋压紧机构、圆偏心压紧机构和杠杆-铰链压紧机构。所述手动压紧机构,是以人力为动力源,通过手柄或脚踏板,靠人工操作用于装焊作业的机构。它结构简单,具有自锁和扩力性能,工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所述螺旋压紧机构是以螺旋副扩力,直接或间接夹紧焊件的压紧机构,因工作效率低,只在单件和小批量焊接生产中应用。所述圆偏心压紧机构夹紧敏捷、制作容易,但扩力比小,夹紧稳定性不够。所述杠杆-铰链压紧机构是由杠杆、铰链板及支座相互铰接而成的复合压紧机构。上述压紧机构均在压紧时需要在工件的正前方施压(所述正前方是指车架所在方向),即指压紧机构需要在工件与车架之间的间隙处对工件施压压紧,所以需要工件未焊接部位与车架之间要有较大的空隙,一但工件未焊接部位与车架之间空隙过小,就不能使用上述压紧机构。
所以为了解决个别零件因装配的空间较小,常用的压紧机构无法对其进行压紧的问题,故急需要一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工件实施压紧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在工件与车架之间间隙非常小的情况下对工件进行压紧的车架零件焊接压紧装置,节约空间,利于焊接,进而还使其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夹紧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架零件焊接压紧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端的工件定位机构、推力机构和压钳夹持机构;所述工件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座和定位销,所述定位座具有一个位于外侧的竖向平面作为定位面,水平设置的定位销前端垂直贯穿定位座的定位面;所述推力机构包括与定位座相对设置的气缸,气缸的伸缩杆与定位销后端连接且可以带动定位销前端从定位座定位面中伸出和缩回,气缸的伸缩杆上设置有一个两侧面具有向前锥度的滑块;所述压钳夹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伸缩杆两侧的两根长条形压钳,压钳的中部铰接于底座上,压钳的前端位于定位座上定位面两侧且具有一个相对向内弯曲的尖端,压钳后端各具有一个横向设置的受力杆,所述受力杆向内的一端抵接在滑块锥度侧面上,压钳夹持机构还包括两个压簧,所述两个压簧分别连接于两个压钳后端与底座之间并迫使压钳后端受力杆与滑块锥度侧面抵紧。其中所述定位座所在方向为前端,气缸所在方向为后端,两压钳之间的方向为内侧,压钳之外的方向为外侧。
其使用时,将工件放置于定位座端面,控制气缸,使气缸的伸缩杆纵向向前推出,定位销伸出定位座端面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确保装配尺寸。同时,滑块部件的两侧外形为向前的锥形设计,故可在滑块随伸缩杆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利用锥形滑块前端与后端的距离差,迫使压钳后端的受力杆向外侧移动;进而通过杠杆原理迫使压钳前端向内侧转动并从工件两侧将其压紧。当焊接作业完成后,控制气缸伸缩杆退回,压钳后端在压簧作用下向内侧回移,压钳前端向外侧打开,便于工件卸件。
作为优化,所述压钳后端的受力杆上与滑块的锥度侧面相抵处设置有滚轮,压钳后端受力杆通过滚轮与滑块的锥度侧面相抵接。这样可将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避免滑块被卡死,同时滚动摩擦更加利于力的转化和传递,使机构整体效率更高,反应更灵敏。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销设置有三个,三个定位销后端通过一连接块与气缸伸缩杆连接。这样,通过三点定位,可使工件定位更加准确、可靠。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上,两压钳后端处对应设置有两挡块;所述压钳后端的受力杆上,与滑块方向相反的一端穿出该挡块后螺纹旋接一调节螺母。这样,通过旋转调节螺母,可以调节受力杆左右位置,进而使得压钳前端可转动的角度大小可以得到调节和控制。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受力杆上还设置有一圈凸起的支撑环,所述压簧为螺旋状并套接在受力杆上的支撑环和底座上的挡块之间。这样,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更加方便等优点。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由于压钳从工件的两侧面进行压紧,压钳尖端所占空间小,故只要工件的正前方与车架之间,未焊接部位有大于压钳尖端的间隙,即可对工件进行压紧,具体而言,只需5mm左右以上的间隙,就可以压紧工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未解决的,当待焊接工件与车架之间间隙过小时难以对工件压紧的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39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透气鞋
- 下一篇:一种雏鸡用复合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