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B病毒潜伏膜蛋白2B细胞表位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4566.6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5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芳;朱珊丽;薛向阳;李文姝;文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6/08;C12N15/38;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P21/02;C12Q1/70;C12Q1/68;G01N33/574;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b 病毒 潜伏 膜蛋白 细胞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及诊断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来自于EB病毒潜伏膜蛋白2上的三个B细胞表位及其编码核酸,其制备方法及其在预防、治疗和诊断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病原,由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先从非洲Burkitt’s淋巴瘤培养细胞中发现。EBV感染普遍,约90%以上的人建立了终身潜伏感染(参见Maeda A,Sato T,Wakiguchi H.[Epidemiology of Epstein-Barr virus(EBV)infection and EBV-associated diseases][J].Nippon Rinsho,2006,64Suppl 3:609-612),但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EBV具有嗜B淋巴细胞的特征,能够刺激B细胞增生和转化,因而属于肿瘤原性病毒,与何杰金病、Burkitt’s淋巴瘤以及中国南方高发的鼻咽癌(Nasopharyngenl Carcinoma,NPC)等肿瘤密切相关,近来报道尚与宫颈癌(Sasagawa T等,Epstein-Barr virus(EBV)genes expression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HPV)infection[J].Hum Pathol,2000,31(3):318-326)、胃癌(Sairenji T.Epstein-Barr virus(EBV)infection and gastric carcinoma:the approach through EBV infected epithelial cell lines[J].Jpn J Infect Dis,1999,52(3):110-112)、肺癌(Verschuuren E等,Quantitative Epstein-Barr virus(EBV)serology in lung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primary EBV infection and/or 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J].J Med Virol,2003,69(2):258-266)和乳腺癌(Yasui Y等,Breast cancer risk and″delayed″primar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1,10(1):9-16)相关。其中EBV与NPC的关系研究较为深入。据估计全世界鼻咽癌病例中80%发生于中国,血清学普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几乎100%未分化和低分化NPC患者可在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的EBV抗体,并在鼻咽癌组织中检测到EB病毒的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Davis JE等,Determining virological,se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of EBV inf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TLD[J].Int Immunol,2004,16(7):983-989)。目前,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平均在50%左右,而中晚期者仅为20%~30%。EBV引起的感染及其相关肿瘤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危害,因而寻求有效的疫苗是防治其感染及其相关肿瘤的主要途径。
EBV主要有2种感染方式:潜伏感染和裂解性感染。潜伏感染时主要表达8种蛋白(6种核蛋白EBNA1、EBNA2、EBNA3A、EBNA3B、EBNA3C、EBNALP和2种膜蛋白LMP1与LMP2),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并且促使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B淋巴细胞维持增生。研究表明,LMP1为肿瘤原性蛋白,而LMP2则不具细胞转化作用。LMP2由LMP2A和LMP2B组成,可通过脂质筏和src家族的syk、lyn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调节作用来阻止由BCR引起的酪氨酸磷酸化,阻止EBV进入病毒增殖期,从而维持EBV潜伏感染,且在霍奇金病和鼻咽癌等肿瘤组织中持续表达。因此,LMP2是研究防治EBV感染及其相关肿瘤的理想靶抗原之一,其中的B细胞表位,在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学院,未经温州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45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