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功率脉冲源专用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4640.4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程斌;冯耀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明珠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17;H01B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脉冲 专用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具体说是一种高电压、大电流、高功率、短脉冲、防止“侧闪”和对附近的人员、精密仪表仪器及设备造成危害的脉冲源专用电缆。
背景技术
高功率脉冲系统的主要参量有:脉冲能量(千焦~吉焦),脉冲功率(吉瓦~太瓦),脉冲电流(千安~兆安),脉冲宽度(微秒~纳秒)和脉冲电压。高功率脉冲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先将从低功率能源中获得的能量储存起来,然后将这些能量经高功率脉冲发生器转变成高功率脉冲,并传给负载,由能量所转换成的脉冲持续时间愈短,在负载上得到的功率愈高。国外的大功率开关电源研制技术较为成熟,并主要应用于工业和军事上。在粒子加速器、电磁发射、电磁推进、微波武器等脉冲功率技术应用的领域中,电源设备的平均功率通常在几百千瓦甚至几兆瓦以上,体积和重量只有国内的几十分之一,而且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如电镀、污水处理、杀菌等多种行业也采用了脉冲电源,高技术领域如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高功率粒子束、高功率激光、定向束能武器、电磁轨道炮等的研制都对高功率脉冲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之配套的连接电缆改进应运而生。
现有应用在脉冲电路中的电缆为普通的电缆,仅依靠材料的耐冲击电压性能满足脉冲电压的峰值,不能满足尤其是高电压、大电流、高功率、短脉冲之需,并且不能有效防止“侧闪”和对附近的附近的人员、精密仪表仪器及设备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功率脉冲源专用电缆,它能有效防止“侧闪”和对附近的附近的人员、精密仪表仪器及设备造成危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功率脉冲源专用电缆,包括位于电缆中心的绝缘型支撑填充,在绝缘型支撑填充外依次包覆有内导体、分阶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和耐侯型外护层。
所述内导体为金属材料编织导体,且采用编织方式设置在分阶绝缘层的外面。
所述分阶绝缘层包括乙烯基高聚物绝缘层和聚氟乙烯带材,所述乙烯基高聚物绝缘层挤包在所述内导体的外表面,聚氟乙烯带材绕包在乙烯基高聚物绝缘层外面,能确保电缆导体结构及电气性能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内导体采用金属材料编织方式,能确保电缆导体结构及电气性能稳定;采用了分阶绝缘结构,能提高电缆绝缘的电气性能和使用性能,主要体现在耐压性能高、耐温等级高、抗脉冲性能好,绝缘层分阶位置可滑移,并对中间乙烯基高聚物挤包介质起到保护作用,确保了电缆的性能;金属屏蔽采用金属材料,且采用编织方式设置,可有效防止“侧闪”和对附近的附近的人员、精密仪表仪器及设备造成危害;采用耐侯型外护层,在确保电缆的电气性能前提下提高了电缆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功率脉冲源专用电缆,其中心为绝缘型支撑填充1,在绝缘型支撑填充1外面编织有内导体2,在内导体2的外表面依次包覆有分阶绝缘层3、金属屏蔽层4、耐侯型外护层5;其中内导体2为铜导体;分阶绝缘层3包括乙烯基高聚物绝缘层和聚氟乙烯带材,乙烯基高聚物绝缘层在内导体2的外表面,聚氟乙烯带材绕包在乙烯基高聚物绝缘层外面。金属屏蔽层4优选采用编织的方式设置在分阶绝缘层3的外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内导体采用编织型方式设置,确保了电缆导体结构及电气性能稳定;
2、电缆绝缘采用分阶绝缘,在内置导体外及挤包绝缘外均采用聚氟乙烯带材绕包设置,既保护了绝缘,又确保电缆绝缘的电气性能;
3、电缆护套采用耐侯型外护层材料挤出,提高了电缆的耐侯性、抗老化性能,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明珠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明珠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4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限位器
- 下一篇:媒体播放同步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