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白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4873.4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4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徐良;毕富玲;王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K8/60;A61K8/37;A61K8/67;A61K8/35;A61Q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美白组合物,具有出色的皮肤美白效果而不造成任何副作用的皮肤美白组合物,其中包括多种植物提取物和合成物。
二、背景技术:
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白皙的皮肤,使得美白组合物的需求愈来愈大。皮肤组织是人的第一层保护屏障,广义分成三部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皮肤的颜色主要是根据皮肤细胞内含有黑色素的数量,大小和分布而决定。对于皮肤美白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细胞内的美白,二是细胞的美白。
对于细胞内的美白,我们应首先阻止黑色素合成,在这一方面针对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比较多。酪氨酸酶是一种多酚化酶,属于氧化还原酶类,该酶类可以催化酪氨酸氧化成为多巴和多巴醌及由多巴色素生成5,6-二羟基吲哚羧酸,生成黑色素。因为该酶在催化反应时,必须有二价铜离子和有氧自由基的参与,所以清楚有氧自由基或是络合铜离子都可以使酪氨酸酶失去活性,无法合成黑色素。结合酪氨酸酶的活性问题,现代社会主要从两个途径研究,一是酪氨酸酶的破坏型抑制,可以直接对酪氨酸酶的活性部位进行修饰,改性的问题,使得酪氨酸酶失去对黑素前体-酪氨酸的作用;二是酪氨酸酶的非破坏型抑制,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生物合成或是通过与底物酪氨酸进行竞争,从而达到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其次应阻止黑色素的传递。有些物质可以抑制黑色素颗粒从黑色素细胞向角质细胞转移的过程。最后,应加快黑色素的代谢。在黑色素颗粒合成之后,一方面可以将其还原,使黑色的氧化态黑色素颗粒还原成为白色的还原性黑色素颗粒,其次,转移至真皮层中的黑色素颗粒主要是由细胞的溶酶体,通过与溶酶体中的某些酶发生作用,最终分解代谢掉,所以,通过加入可刺激细胞产生溶酶体的物质,来缩短角质代谢周期,从而加快角质层的脱落。
对于细胞来说,对于产生黑色素颗粒的细胞-黑素细胞进行作用,抑制其活性,也可以达到明显的抑制黑色素产生的目的。如抑制黑素细胞的生长,增殖都可起到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
近来,现有技术中存在作用机理单一性,美白成分单一性的问题。如桑白皮(Souhakuhi)提取物(韩国专利早期公开的文献NO.99-002109和NO.97-021273)作用于酪氨酸酶以便抑制黑色素的产生,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如虎杖提取物(NO.CN101357114)明显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的生成,清除各种自由基,达到美白的效果。如南烛树脂醇类(NO.CN101102744)具有阻碍酪氨酸酶活性作用,阻碍黑素生成作用。现阶段,美白剂的作用方式仍然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主导。
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美白成分按来源可以简单的分为人工合成类和植物提取类,这两大类美白成分显现出各自的优缺点,合成类成分一般成本低,价格便宜,与其他成分的兼容性较好,但缺点在于功效方面相对单一,功效范围狭窄,而植物提取类天然成分、安全,其自身蕴含多种相似结构使它可以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发挥其功用,起到很好的协同功效,但其缺点在于成本远远要超过合成类成分。
三、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不同的作用机理,多种美白组分,将成本与功效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的美白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美白组合物。其中包括:按组合物总重量百分数计含有植物提取物类(A组分):桑白皮提取物7-10%,洋甘菊提取物7-10%,红景天提取物8-10%,葡萄籽提取物8-10%,甘草提取物7-10%,鸡桑提取物3-5%;人工合成类(B组分):含有熊果苷7-10%,曲酸二棕榈酸酯3-5%,烟酰胺2-3%,四氢姜黄素1-2%;C组分46.6-24.6%的多元醇溶液和D组分防腐剂尼泊金甲酯0.2%和捷马0.2%。
进一步,所述A组分为鸡桑提取物、桑白皮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洋甘菊提取物、红景天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为提取类美白成分。
进一步,所述B组分为熊果苷、曲酸二棕榈酸酯、烟酰胺和四氢姜黄素为人工合成类美白成分。
进一步,所述C组分为多元醇1,3-丁二醇。
进一步,所述D组分为防腐剂尼泊金甲酯和捷马。
一种如上述美白组分的制备方法:1)将C组分中1,3-丁二醇加热至50℃-60℃时,将B组分曲酸二棕榈酸酯均匀溶解完全,加入D组分防腐剂尼泊金甲酯均匀溶解完全后,将溶液降至30℃时,依次加入B组分中其它成分熊果苷,烟酰胺,四氢姜黄素均匀溶解完全,将A组分桑白皮提取物,洋甘菊提取物(内皮素拮抗剂),红景天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和鸡桑提取物依次加入后,搅拌均匀,加入D组分防腐剂捷马均匀搅拌完全,即可出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未经北京日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48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