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与可变气门升程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6297.7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龚文资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文资 |
主分类号: | F01L1/344 | 分类号: | F01L1/344;F01L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15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可变 相位 气门 程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与可变气门升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对发动机性能有很大影响。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不同,对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的要求也不同。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提高,气门提前开启角、气门迟后关闭角和气门升程均应增大,反之则应减少。但在传统的发动机配气机构中,气门驱动凸轮的形状、凸轮轴与曲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在发动机运转时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不能改变,自然发动机性能就不能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得到优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与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应运而生。但目前已有的可变配气相位机构,主要是改变曲轴与凸轮轴的相对位置,增大了气门提前开启角也就减小了气门迟闭角,总的角度还是不变;且可变配气相位与可变气门升程不是连续变化的,而只是分成两个阶段,因此,还是不能满足所有工况变化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与可变气门升程控制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与可变气门升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位弹簧支架1,凸轮轴2,回位弹簧3,轴颈4,凸轮5,丝杆6,步进电机7和插头8,其中簧支架1内设置回位弹簧3,回位弹簧3与凸轮轴2连接,轴颈4与凸轮5连接,步进电机7通过丝杆6与凸轮5连接,插头8设置于步进电机7上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本发明可直接在发动机电脑上扩展而成,不需单独的控制系统。且通过对进、排气门都实行控制,可很方便实现发动机的废气再循环(EGR)功能,大大降低NOX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与可变气门升程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2: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控制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凸轮轴凸轮曲线是能满足发动机所有工况要求的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的连续变化的曲线,凸轮轴轴向位置由步进电机驱动,步进电机由发动机电脑(ECU)控制。步进电机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发动机电脑主要根据转速、负荷、水温、节气门开度等信号综合分析、计算,通过控制ISC1、ISC2、ISC3、ISC4的搭铁顺序及次数,就可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及步数,进而精确控制丝杆伸出或缩短的长度,丝杆伸出,推动凸轮轴向左移动,改变了凸轮与气门挺杆的接触位置,也就改变了气门的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丝杆缩短,则由回位弹簧控制使其自动向右,同样使气门的配气相位与气门升程得到了精确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文资,未经龚文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6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比功率单螺杆压缩机
- 下一篇:鳄鱼多肽粉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