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酸钴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6467.1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锦锦;舒杰;水淼;任元龙;黄锋涛;徐丹;崔佳;侯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32 | 分类号: | C01B33/32;H01M4/1397;H01M4/5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电池 硅酸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酸钴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的储能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通讯工具、电动设备和混合动力汽车等。然而,过去10多年来锂离子电池一直由钴酸锂(LiCoO2)正极材料制备而成,这类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实际可使用容量只有135mAh/g,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发展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寻找新型的正极材料来提高电池的储能特性。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硅酸盐正极材料等。
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是近些年研究开发的热点,但是LiFePO4正极材料的理论质量比容量比较低,只有170mAh/g,这使其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
硅酸盐正极材料中的硅酸钴锂(Li2CoSiO4)正极材料是一类新型的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其在结构中具有强的Si-O键结合力,可保证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还含有两个锂离子,使得其可能具有更高的容量,如果两个锂离子均可以发生嵌入脱出反应,则其理论质量比容量可达333mAh/g,这几乎是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的实际容量的2倍和钴酸锂(LiCoO2)正极材料的实际容量的2.5倍;同时,正是由于硅酸钴锂(Li2CoSiO4)正极材料稳定的结构优势使得其具有优异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此外,硅酸钴锂(Li2CoSiO4)正极材料的平均工作电位为4.2V,这比平均工作电位为3.5V的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和平均工作电位为3.8V的钴酸锂(LiCoO2)正极材料要高,使得硅酸钴锂(Li2CoSiO4)正极材料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因此,硅酸钴锂(Li2CoSiO4)正极材料是一类非常有开发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目前各种硅酸盐正极材料主要是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如Li2FeSiO4的制备过程为:其以SiO2、Li2CO3、FeC2O4·2H2O为原料,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加入适量丙酮,球磨12小时后将原料在真空干燥箱中以60℃干燥24小时,将干燥好的固体研磨,在氩气气氛的管式炉中以800℃的高温烧结10小时,冷却后研磨得到Li2FeSiO4。这种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工艺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700℃~900℃的高温进行烧结实现硅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由于这种合成工艺需借助惰性气体的保护,而维持高纯惰性气体的环境比较困难,这样将导致制备得到的硅酸盐正极材料的纯度较低;另一方面,如果惰性气体中混有空气,则制备得到的硅酸盐正极材料的性能很差,甚至可能得不到所需的硅酸盐正极材料,导致硅酸盐正极材料的重现性较差;此外,由于这种合成工艺是在700℃~900℃的高温下进行烧结合成硅酸盐正极材料的,因此,制备得到的硅酸盐正极材料的颗粒较大,且不均匀,一般颗粒的粒径在1μm~10μm左右,从而导致制备得到的硅酸盐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差;综上,这种合成工艺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64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